(38篇)2023年以人民为中心素材汇编(主题教育、坚持人民立场、站稳人民立场)

2023年以人民中心素材汇编(主题教育、坚持人民立场、站稳人民立场)
(38篇)

目 录

内蒙古工业大学刘梅峰:

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天津师范大学王淑辉:

从四个维度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意蕴  4

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刘晓霞:

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根基  9

袁和静:

构建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1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瑞民:

贵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立法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18

熊昌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基础和路径  19

朱庆磊: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淮南人大生动实践  28

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陈健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以高质量妇联履职服务中心大局  31

赵殷、魏继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执政软实力  35

文/中共宜昌市委党校刘克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44

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垦总局)王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幸福和美垦区  48

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党委副书记成都市税务局局长李杰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高质量推进税收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51

中央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晓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5

滨州市委党校秦丛丛:

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57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徐海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59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王刚:

牢牢把握现代化的本质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69

李晓辉:

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  70

中共吐鲁番市委员会党校古扎丽努尔·吐尔逊:

深刻认识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89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佳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

重要论述的实践基础、核心内涵与价值意蕴  94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姬绪梅:

  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形成逻辑、必要性与实践要求…104 21.张帆: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实践逻辑  112

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郝苑:

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  116

刘凡熙:

以人民为中心: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场  122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易承志: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逻辑、挑战与路径  127

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松红: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137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浙江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军:

以人民为中心走好小微金融之路  145

曾文芳:

以人民为中心的调研导向与创作逻辑  147

安徽金寨干部学院王海杰: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价值探析  158

蔡思瑾: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  164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许金花: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下共同富裕的路径展望与价值意蕴  169

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人文学院教授、院长秦红岭:

以人民为中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义  178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舒心心: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当代价值  180

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教授刘蓓: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88

南宁师范大学尹文嘉: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190

天津科技大学校团委副书记李楠:

以人民为中心引领基层党建工作发展的三重维度  201

广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训练二处副教授蔡佩玉:

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下法治公安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205

浙江大学新时代枫桥经验研究院院长金伯中:

预防化解矛盾风险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217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婷: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223

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内蒙古工业大学 刘梅峰

(2023年10月26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力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深刻剖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以及把握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这两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原理之一,强调

了人们的思想、信仰和文化受其所处的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这一原理强调了理解人民的思维方式和需求的重要性, 以确保政策与人民的实际情况相契合。此外,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进步受到内部矛盾的推动。在“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中,这一原理强调了解决人民所面临的问题和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不公正等问题的重要性,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最重要的是,人民被认为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总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提供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所需的理论基础,促进了政策实施、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历史基因

  民本思想一直是我国古代治国思想中的核心命题,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党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古语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舟民水的概念,由孔子最早提出,荀子加以发展。君舟民水,即“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强调民心是决定政权兴亡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说,民本思想

有其局限性,即古代统治者之所以提出民本思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为了使老百姓臣服于统治者而提出的民本思想,封建统治者“把百姓的作用看作是维护自身存在和保持统治地位的工具”,不过民本思想中所蕴含的重民爱民亲民惠民的积极思想一直传承至今。

  (三)中国共产党历代国家领导人的“群众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基础百年来,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直重视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历代国家领导人一以贯之的理念,并且在实践中不断践行。毛泽东思想中最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容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群众路线。继毛泽东之后,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都相继提出了群众观点。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的标准”。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大贡献。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核心和精髓是“以人为本”。***同志也强调了“人民至上”的重要性。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包括“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梦”和“精准扶贫”等,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推动国家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些思想和实践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信念,为中国的进步和繁荣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把握好两对关系

(一)“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关系

  “以人为本”与“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发展理念。二者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于两者共同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它们都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具有内在关联性,只有坚持好“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贯彻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和精髓的“以人为本”, 回答了如何实现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统一的问题;“以人民为中心”在新时代实践基础上,阐明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总之,二者都是对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继承和发展。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从话语表述上说比“以人为本”更加明确、具体,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以人为本”其内涵较为简单,外延宽泛而广阔。这里的“人”是

比较模糊的、抽象的概念;而“人民”则带有一定阶级属性和历史属性,是指处在一定社会政治关系中的现实的具体的人。不仅如此,“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这个概念贯穿到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之中,真正实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显示出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二)“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导经济发展的思想,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的物质基础,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回答了发展是为了什么人的发展,为了谁发展,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和宗旨问题。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的目的和最终落脚点。两个中心在历史上是一脉相承、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的关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因为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及时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这样才能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结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的发展,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更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于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有着重要作用,它能够凝聚起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同时也要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与“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两对关系。

从四个维度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意蕴

天津师范大学  王淑辉

  任何理论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既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性,又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为理论渊源,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总结了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历史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在党的各项工作之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契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一脉相承,是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为其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逻辑起点。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中,特别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认为其是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精神品格。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认识到“我国革命之所以是伟大的俄国革命, 正是因为它发动了极广大的人民群众投身于历史的创造”。苏维埃政权建立后, 列宁强调指出,对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无论在任何时候,共产党员都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和关心群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列宁一再强调国家的主人是人民,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党员干部必须克服官僚主义,始终坚持人民地位的至高无上。

  中国共产党坚持将人民置于最高地位。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认识到“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共产党人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对党员提出“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评价党的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取决于人民群众,“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这就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 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面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如何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坚持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周朝统治者提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观点,认为统治者必须遵从人民的需要。《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突出在政治生活中民众的重要地位。荀子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形容君与民的关系,人民既能成为安邦定国的强大根基,也能成为颠覆统治阶级的重要力量。汉代贾谊认为君主只要与民众为敌,就必然走向灭亡。董仲舒提出“天之立王,以为民也”,君主只有重视人民,人民才会拥护君主。宋代张载认为天道通过民心来体现,君主必须重视民众、体察民心。程颢程颐关心民生疾苦, 认为政权稳固的根本在于百姓温饱问题的解决。朱熹认为君主为政之道就在于重视农业、满足百姓衣食所求。黄宗羲明确指出,天下应该以百姓为主、君为客,天下大事也不应由君主一人定论,而应“公其非是于学校。”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扬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民对于政权稳固的重要作用,强调重民、利民、恤民, 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吸收了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精华,也是对其的批判、升华。一方面,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看到了人民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这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总书记多次告诫全党“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

逆民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抓住“民心”才能使党的领导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在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民与君共存实质上民是从属于君的。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彻底改变了人民的从属地位,民与官不是对立的关系, 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另一方面,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认识到民众最为关心物质资料的需求,即“民以食为天”。我们党致力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致力于满足人民的各种需求和需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中的重民、恤民,实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0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