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民日报思想纵横第四季度文章汇编31篇

目录
1.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思想纵横) 2
2.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思想纵横) 5
3.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增强(思想纵横) 8
4.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思想纵横) 11
5.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思想纵横) 14
6.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底气所在(思想纵横) 17
7.洞察大势把握机遇(思想纵横) 20
8.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思想纵横) 23
9.合力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思想纵横) 26
10.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思想纵横) 29
11.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思想纵横) 32
12.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思想纵横) 35
13.坚持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思想纵横) 38
14.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思想纵横) 40
15.坚持以思想解放推进改革开放(思想纵横) 43
16.坚定信心办好自己的事情(思想纵横) 46
17.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思想纵横) 49
18.牢牢掌握主动权(思想纵横) 52
19.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纵横) 55
20.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思想纵横) 58
21.守好魂脉和根脉(思想纵横) 61
22.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思想纵横) 64
2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思想纵横) 67
24.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思想纵横) 70
25.要怀平常心(思想纵横) 73
26.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思想纵横) 76
27.在深学细悟中提高本领(思想纵横) 79
28.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思想纵横) 82
29.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思想纵横) 85
30.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思想纵横) 88
31.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纵横) 91

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思想纵横)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主体性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其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精神信仰等的坚持与发展,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更关系文化活力的激发和增强。文化主体性强则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程度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更好维护好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进而在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近代以后,深重的民族危机让一些人产生了文化自卑自弃心理,中华文化的主体性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同时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党领导人民推进“两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也是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文明发展历程。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深入的融合。“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结合”中,我们坚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进一步巩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文化主体性,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创新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强则文化的主体性强。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已经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体现着民本思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体现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智慧,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滋养,对于解决现代社会人类面临的难题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充分彰显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巩固文化主体性和文明交流互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巩固文化主体性有利于文明交流互鉴,文明交流互鉴也有利于巩固文化主体性。巩固文化主体性绝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要更加自信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开放的心态自主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本民族文化。这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同时,积极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魅力,促进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思想纵横)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总书记指出:“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要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群众基础。
    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作为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空的影响力,在于其深深根植于无产阶级谋求自身解放的实践运动,充分表达了人民呼声和愿望,深切反映了人民利益诉求,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不源自于人民的智慧、人民的探索、人民的创造。”百余年来,我们党坚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人民鲜活丰富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情况、问计于民,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每次赴地方考察调研,***总书记都坚持到一线与工人、技术人员、企业负责人、农民等亲切交流,听介绍、看产品,问生产、话经营,思对策、谋方略;每年全国两会,***总书记都坚持“下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汇聚众智,让人民所思所盼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事实充分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充分展现了“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怀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崇高境界。
    古人云:“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有智慧,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有大量理论和实践课题亟待我们回答。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需要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充足的养分和力量。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使人民的创造热情得到激发、创造意愿得到尊重、创造实践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我们要树牢唯物史观,强化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广泛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断对人民群众从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进行总结和概括,充分彰显党的创新理论的人民性。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增强(思想纵横)
    ***总书记强调:“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冲突沉渣泛起,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增强,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呼声和意愿更加强烈。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版图。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占全球大多数,经济规模已占全球半壁江山,在科技、教育、社会、文化等领域也取得长足发展,在推进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重要贡献。
    安全问题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人类的前途命运。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是世界各国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心愿。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始终秉持理性、务实态度,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国际道义一边,普遍支持劝和促谈,积极推动以对话谈判消弭分歧,用斡旋调解处理纷争,共同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发展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当前,全球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全球发展进程遭受冲击。站在全球发展的关键当口,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合力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努力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特别是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将全球发展作为合作重点,创新性提出“金砖+”合作模式,让更多发展中国家获得发展新机遇,汇聚和描绘了重视发展、共谋合作的强大合力与美好愿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30多年来,已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过去10年向非洲提供大量发展援助,参与建设6000多公里铁路、6000多公里公路、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绿色发展能力……中国始终同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致力于同各国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新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深化务实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不仅是积极的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行动派。
    ***总书记指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虽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作为维护和平、推动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定能为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思想纵横)
    今年10月,***总书记在江西景德镇市考察调研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好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职工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的职业。《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工”的职责就是造物,精湛的技艺是工匠的立足之本。庖丁解牛、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成语,都是对工匠技艺的形象表达。
    工匠精神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党的XX大报告提出:“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铁动车、航天飞船等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体现着劳动者独具匠心、精雕细琢、尽善尽美的追求和坚守,蕴含着严谨、执着、敬业、创新等可贵品质。16岁开始学砌墙的邹彬,勇夺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优胜奖,实现了我国砌筑项目奖牌零的突破。“海岛”电工赵儒新,三十多年如一日,为服务12座小岛上237户居民的生活需要全天候“待命”。对个人而言,掌握一技之长,淬炼精湛技艺,能够在平凡岗位上建功立业,实现人生出彩。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精益求精、新益求新的工匠品格,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要围绕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产业链、创新链代际跃升,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加大对优秀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的表彰奖励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激发弘扬工匠精神的内驱力。在全社会讲好工匠故事、褒扬工匠情怀、涵养工匠文化,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激励各行各业技能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匠心聚,百业兴。秉持工匠精神,人人创新创优,撸起袖子加油干、驰而不息向前进,就一定能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思想纵横)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提出“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富有中国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企业家成长经验”。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总书记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迅速成长,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断涌现,为积累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我国企业有142家,入围数量位居榜首,其中不乏优秀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激励。
    企业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优秀企业家从事的行业各异,但都坚信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并将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企业家精神有其相对稳定的内涵,如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诚信守约、履行责任、勇于担当、服务社会等。一个企业在企业家的带领下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就能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当前,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都要求民营企业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需要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发展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是激发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有力保障。要坚持推动经济发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加强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依规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努力让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干事业。
    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需要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好的社会氛围能够鼓励更多民营企业家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要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正确看待民营经济人士通过合法合规经营获得的财富。坚决抵制、及时批驳澄清质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定和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与做法,以实际行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宣传报道,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底气所在(思想纵横)
    自信才能自强。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未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我们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当今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今天,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我们拥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就是因为我们拥有广泛而深厚的文化自信。这份文化自信是我们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底气所在。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牢牢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的首要任务,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加强对***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深刻把握***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毛泽东同志曾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总书记指出:“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展现昂扬振奋的精神面貌。***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袤沃土,指引着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强,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昂扬向上的风貌,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朝气、锐气、正气,是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是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理性平和的心态,表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而是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真正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新时代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充分彰显,新的文化使命就有了坚实根基,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伟力就能不断汇聚,我们就能不断书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洞察大势把握机遇(思想纵横)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展现光明前景;另一方面,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会不断出现,实现既定目标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善于洞察大势、把握机遇。
    应当看到,前进道路上我们会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叠加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安全风险依旧存在。从国际看,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增大。
    在看到风险挑战增多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总体上看时与势在我们一边。***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科学把握危与机之间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我们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新的机遇。又如,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为我们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长期性、复杂性。同时要洞察大势、把握机遇,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我们的信心源自制度优越性。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我们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持续深化改革,加大制度创新,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让我们能够在风高浪急中经受住重大考验,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我们有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的强大能力。比如,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沉着应对,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展现出了巨大韧性和潜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我们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时代课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洞察大势中把握机遇,不断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向前进。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思想纵横)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气象、开创了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首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同时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是我们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内在要求。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回望历史,中华文明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放眼当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前进道路上,只有保持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明发展进步。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守正创新是必然要求,也是重要方法论。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持“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我们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坚持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让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一定能更好担负起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合力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思想纵横)
    ***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强调:“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趋势,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在各自现代化道路上不懈探索追寻。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遭遇坎坷、充满艰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这一中国方案为人类社会现代化指明正确方向。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潮流,是各国人民意愿的“最大公约数”。从历史上看,现代化进程发端于西方国家,但与之相伴随的是战争、殖民、掠夺、胁迫,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今天,人类社会现代化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那种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上去。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会失去。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都是根本条件和必要保障。历史昭示我们,霸道霸凌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面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只有各国都珍视和平、维护和平、促进和平,以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世界现代化才能在和平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前行。
    近代以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把一个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连成了汪洋大海,历史成为世界历史。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深入,人类越来越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在21世纪的今天,任何国家追求现代化,都不可能在封闭条件下实现,开放融通、互利合作是必然选择。当前,个别国家构筑“小院高墙”、强推“脱钩断链”、鼓噪供应链“去风险”,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给世界现代化带来极大挑战。人为给合作设置障碍,挡住的不是风险,而是机遇。各国加强互联互通、团结合作、互利互惠,把合作的领域拓得更宽、把合作的蛋糕做得更大,才能既推动自身发展又实现共同发展,让世界现代化进程充满澎湃动能。
    现代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追求现代化的权利。世界现代化进程不应使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然而,当前南北差距、复苏分化、发展断层、技术鸿沟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国际发展事业面临巨大挑战。弥补发展赤字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艰巨任务,走共建共享共赢的现代化之路正是破解问题之道。要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特别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求,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提高其国际话语权,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使每个国家都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受益者,使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事业汇聚成推动世界繁荣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洪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文明古国、负责任大国,兼济天下是中国的一贯追求。以中国理念为世界变局指引方向,以中国行动为维护和平安全作出实质性贡献,以中国方案为推动共同发展尽责出力,以中国智慧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推进和拓展,也为世界和平壮大力量、为各国发展提供机遇。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是中国的期盼,也是每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孜孜探求的国家的愿望。中国将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携手各国共同开创世界现代化更加美好的前景。

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思想纵横)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越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越是要坚持大历史观,看清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加强团结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世界终将在各国携手努力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追求和平、促进发展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过去几十年,人类吸取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教训,推动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潮流。在这一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显著成果,实现群体性崛起。东西、南北之间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朝着更趋平衡的方向发展演变,世界力量对比出现“东升西降”“南升北降”趋势。然而也要看到,一段时间以来,冷战思维、集团政治抬头,个别国家试图搞唯我独尊,大行霸权、霸道、霸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更加尖锐,国际局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上升,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尽管世界变乱交织,但我们不能因此动摇对世界前途的信心,而要将一时一地的局势纷纭置于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分析研判。不仅要看到现象和枝节,更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变化多端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历史的长河充满曲折,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论国际形势激荡起怎样的冲波逆折,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规律不会改变,各国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愿望不会改变,世界和平与发展力量不断壮大的前景不会改变,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历史大势也不会改变。这是不以少数国家、少数人的意志和行动为转移的。我们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不畏浮云遮望眼,看清历史车轮向着光明前途前进的方向。
    当我们端起历史的望远镜,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认识当下问题,就不难发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当今世界的各种乱象给人类提出巨大挑战,归根到底缘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解决好。“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是在开放包容中走向合作共赢,还是在分裂对抗中落得一损俱损?历史的钟摆朝向何方,取决于人类的选择。全人类共同价值终将指引各国人民作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正确选择。浪花一时的翻腾,不能阻挡百川归海的奔涌。
    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不断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和平与发展的确定性和正能量。过去10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坚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已经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携手各国致力于共同实现现代化,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下,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思想纵横)
    ***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全面领导是确保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只有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文化思想,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成功经验、突出优势。回顾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长足进步、发挥重要作用,最根本的就在于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这充分表明,只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坚持党性、旗帜鲜明讲政治,这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党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党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这是大原则,决不能动摇。旗帜鲜明讲政治,要求我们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到爱党、忧党、护党、为党,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新时代新征程,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带头把方向、抓导向、管阵地、强队伍,在重要问题和重大事件上及时表明态度、亮明立场,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
    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要勇于改革创新,善于提出和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更好激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内在活力。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直面挑战、研究问题、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丰富手段、激活潜能,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抓好阵地、平台的建设与管理,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高飘扬。立足网络时代,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党员干部队伍。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党员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俯下身、沉下心,深入生产生活一线,练就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辨别,着力发现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见一叶而知深秋,窥一斑而见全豹”的能力,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思想纵横)
    今年7月,***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就主题教育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要求“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能不能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体现着党员干部能不能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反映领导干部是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做为后人铺路搭桥的好事,不贪图功名,不急功近利,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的真评价。
    伟大事业的成就往往不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只有每一代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好肩负的使命,才能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确保事业永续发展、行稳致远。相反,如果只图眼前功劳,该打的基础没有打牢,或许会风光一时,但最终会出现问题,埋下发展隐患,阻碍事业进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崇尚的品格。老英雄张富清悄悄封存战功,扎根偏远山区默默奉献,誓言“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黄旭华院士60多年来“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默默奉献。山西右玉县21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种树,把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四川越西县华阳村四任第一书记接力整治村容村貌,完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终于让偏远山村换新颜。这些事迹彰显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接续奋斗的境界和担当。
    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单位确定的目标任务,有些是近期的,有些是长期的;有些事关当前,有些着眼长远。对于当前需要抓紧解决的,就要当机立断、力促落实;对于需要为长远打基础的,则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稳扎稳打、滴水穿石,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为将来做足功课、夯实根基。
    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就决不能为了出成效、显成绩去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那样做既浪费资源,又难以让群众满意,从长远看也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干部中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对个人得失的考虑多于为党干事业、为人民谋福祉。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为一地谋发展,就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顺应群众需求,找准发展着力点,踏踏实实、聚精会神地一步步推进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党员干部应当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党性心性,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这一根本性问题,真正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不计一时得失,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力气花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处理好为与不为、发展与留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坚持干该干的事、干能干的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努力打造更加完善的发展环境,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坚持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思想纵横)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对公平正义的呼声更加强烈,对合作共赢的追求更加迫切。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完善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机遇、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然要求。国际规则要依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由大家共同书写、共同维护,不能谁的胳膊粗、嗓门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拉帮结伙,把自己的“家法帮规”包装成国际规则。面对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0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