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简易古诗助读·唐代诗歌·晚唐诗歌(五)

高全成

李商隐 五首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作者简介】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出生于郑州荥(xíng)阳。开成(文宗年号)二年(837年)在令狐楚之子令狐绹(táo)协助下中了进士,累官东川节度使判官、检校工部员外郎。时牛僧孺(穆宗时同平章政事,敬宗时封奇章郡公)与李德裕(历仕五朝,后被宣宗一贬再贬)两党水火不相容。李商隐本为牛党令狐楚门客,后又娶李党王茂元之女,被牛党责为“背恩”。李商隐想在政治斗争中保持中立,但这只是一厢情愿,自跌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后,就再也没有自拔出来。李商隐写了一些诗给身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其诗内容丰富,构思新奇,意境深远,语言典丽,文采斐然,脍炙人口。有些诗隐晦迷离,难以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之说。(西昆,指李商隐的诗。郑笺,东汉郑玄《郑氏笺注》,此指对李诗的笺注) 。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1、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

【题意简释】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这组无题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佳作。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内容简介】第一首回忆一次热闹的宴会场景,曲折有致地描写了对意中人的深切怀念和自己的复杂心理。

【原文】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说明】本首诗,词章华艳,意象错综,情景扑朔,意旨有歧,古文化信息繁多而意蕴深邃,不便于初学者整体学习并深入研读,故略示各联表面大意外,只撷取其最为人喜爱的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各联大意】

第一联:交代宴会的时间(昨夜)和地点(桂堂东)。

第二联:抒写爱情虽然受阻,但是彼此心心相印的情感。

第三联:回忆昨夜宴会上的游戏——送钩、射覆。

第四联:回忆今晨离开宴席的原因及其情景。

【名句简析】

身无彩凤双飞翼(1),心有灵犀一点通(2)。

【译文】

(我)身上(虽然)没有彩色凤凰那样能够双飞的羽翼,(但是)(我们)心中却有一点即通的灵犀。

【注释】(1)彩凤:彩色凤凰。(2)灵犀:犀牛角。犀角有白纹,感应灵敏,因以喻心意相通。

【简析】

山壑阻隔,不能飞越,痛苦难耐;但是,心有灵犀,精神飞翔,两心联通。诗人冷静地明悟现实处境与自身能力的限制,但是诗人并没有陷入怅惘的泥沼,而是奋起一跃,驰骋思想,在精神世界里,升入到两颗灵异之心一线相通的境界。这两句诗凭借先退后进的语势、鲜活奇特的比喻所产生的新颖独到之艺术魅力,千古传诵,历久不衰。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2、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意旨简介】

(一)政治诗。清代胡以梅《唐诗贯珠》云:此首玩通章,亦圭角太露,则词藻反为皮肤,而神髓另在内意矣。若竟作艳情解,近于怒张,非法之善也。细测其旨,盖有求于当路而不得耶?(这首诗研讨它的全章,只是锋芒太露,而词藻反而成为诗的表面,而精神实质另外在诗内含的意蕴中了。如果竟然(把它)当作艳情诗解释,就接近于气势壮盛,这不是为诗的好方法。仔细推测它的意旨,大盖是有求于当权而不得呀?

(二)爱情诗。注:按照政治诗赏析,太过复杂;按照爱情诗赏析,稍简单一点。为初学者易学起见,暂按爱情诗赏析,日后小读者可按照自己理解另加赏析。

【内容简介】这首七律描写了与恋人分别后缠绵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了至死不渝的坚贞之情。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1),东风无力百花残(2)。

春蚕到死丝方尽(3),蜡炬成灰泪始干(4)。

晓镜但愁云鬓改(5),夜吟应觉月光寒。(6)

蓬山此去无多路(7),青鸟殷勤为探看(8)。

【译文】

相见的机会难得,分别的境况也是(令人)难堪;春风无力,百花凋残。

春蚕直到死,蚕丝才吐尽;蜡烛烧成灰,烛泪才滴干。

(我)早晨照镜子,只担心秀发变样(美容受损);(君) 难寐夜吟,大概感到月光寒冷侵人。

君住蓬山,路途不远;信使可以殷勤地为我探看您。

【注释及有关提示】(1)时:时机,机会。《史记淮阴侯列传》:“夫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功业难以成功而容易失败,时机难以得到而容易失掉。”) (2)东风:春风。《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 (3)丝:谐音双关,明指“蚕丝”的“丝”,暗指“相思”的“思”。既然意在“思”,因而又是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 蜡炬:蜡烛。泪:语意双关,明指蜡烛燃烧时滴得像眼泪的油,暗指人流的眼泪。既然意在“人流的眼泪”,因而又是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5)镜:名词用作动词,照镜子。但:只。云鬓:妇女盛美的鬓发。参见《木兰诗》“当窗理云鬓”之注释。(6)应(yīng):大概。(7)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此借代被怀念者住的地方,暗示“相见”之“难”,难于上“蓬山”。(8)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为探看:为(我)探望。为,读wèi。看,读kān。

【各联大意】

首联:点明时间(暮春)、人物(一对恋人)、事件(分别)及其境况(难堪);描写百花凋落的情景,既用之借喻一对恋人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精神状态,也用之渲染伤感悲凄的离别气氛。

颔联:描写女主人公以极为新颖贴切的比喻表达对恋人之爱至死不渝的态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是歌颂爱情的千古名句,也可用于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现在多用来形容教师的奉献精神。

颈联:描写女主人公自忧容颜变衰的真切细节和微妙心理,并顺势表现女主人公对恋人身体之寒乃至心境之寒的深深忧虑。

尾联:描写女主人公对恋人(也是对自己)的宽慰——青鸟传书。诗歌言已尽,而意无穷——一对恋人的相互倾心将至永远,他们难慰心愿的怅恨也将至永远。。

【艺术特色简介】

经纬交织的精巧结构。这首诗的结构就像一枝梅花。整首诗痛苦失望而又缠绵坚执的感情像梅枝一样一脉贯通。每一联都是梅枝上开出的梅花,而每一朵梅花又呈现出互相不能替代的独特形态。首朵,呈现低迷的痛苦无奈之状,次朵呈现昂扬的至诚至坚之态,第三朵呈现难掩的愁云弥漫之容,第四朵呈现缥缈的缠绵不尽之貌。这样的结构,经线上联绵贯通,纬线上相互照应,新颖独特,细微精深地再现了人物心底的绵邈情思。

【阅读笔记·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以女性口吻写的,还是以男性口吻写的?若是理解为政治诗,则毫无疑问,是以男性口吻写的。若理解为爱情诗,则是诗人模拟女子口吻写的。诗人不剖白自己的心迹,而模拟女友的口吻抒情,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曲折地展露女友深曲而坦荡的情怀,诚挚地赞颂女友对恋情矢志不渝的态度。这个明确的目的是建立在对女友透彻了解、完全相信且二人相互倾心的基础之上的。

由颈联可以更明显地看出整首诗是以女性口吻写的。女主人公被相思之情折磨得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好不容易盼到天亮,急不可耐地照镜子,只愁一件事——美丽如云的秀发是否改变颜色、改变样子。“女为悦己者容”的价值观通过女主人公照镜子的细节外化得惟妙惟肖。而且,热恋中的此女,由己及人——担心恋人长夜不眠,吟诗寄情,身洒寒辉,无人送暖。焦虑自己颜值降低,担心男友夜吟受寒,应该是女性的口吻。

2、首句中两个“难”是一样的“难”吗?不一样。第一个“难”,是“困难”,即(相会)难得之“难”;第二个“难”,是“以之为难”,即分别之悲难以忍受。

3、“蓬山”与“无多路”“自相矛盾”的问题。“蓬山”神秘渺茫,是可想而不可及的虚所;而“无多路”是多情女郎想消减一下恋人的悲伤情绪,使其不至于绝望,化虚为实而导引出的一缕缥缈的微光。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3、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题意简释】原题较长,交代酬答韩冬郎诗的来龙去脉,类似小序。韩冬郎:唐代诗人韩偓(wò),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号玉山樵人,小名冬郎。李商隐与韩偓的父亲韩瞻是连襟,故李商隐以长辈(姨父)的身份直呼内甥郎韩偓的小名,送给(冬郎诗)用了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寄”;而兼给连襟韩瞻(阅),则不仅称其字还称其官衔,而且表示“送给”的意思用了一个表示恭敬的词“呈”。酬:以诗文相赠答。畏之:韩偓之父韩瞻的字。员外:官名“员外郎”的简称,此时韩瞻任司勋员外郎。

题目译文:韩冬郎就在宴席上作诗送给我,全座的人都(对冬郎即席赋诗感到)惊奇。过了几天我才回溯吟诵(冬郎诗中)“连宵侍坐徘徊久”(“连夜在长辈座前侍奉,犹豫了很长时间”)之句,(感到冬郎年少而)有老成之风,于是写成二首绝句寄给(冬郎)以相赠答,兼呈送畏之员外郎。

【背景简介】唐大中五年(851)秋末,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幕府任职。同年进士又是连襟的韩瞻为李商隐饯别,时年十岁的韩偓即席赋诗,才惊四座。五年后,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所赠之诗,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

【内容简介】此首七绝盛赞冬郎才华出众,诗风清新,少年老成,形象地揭示了后来者居上的社会发展规律

【原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1),冷灰残烛动离情(2)。

桐花万里丹山路(3),雏凤清于老凤声(4)。

【译文】

十岁的冬郎走马之间写成送别诗,(这是因为饯别宴上)残烛摇曳、灯灰渐冷的凄惨气氛触动了冬郎的离别之情。

万里之遥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比那老凤的鸣声更为清亮。

【注释及关提示】(1)十岁:大中五年(851),韩偓十岁。裁:裁制,引申为写作。走马:奔跑的马。诗中是用比喻兼夸张的的方法,形容冬郎成诗速度之快。(2)冷灰残烛: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3)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再向东五百里有一座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玉。丹水从这里流出,向南流入渤海。在这里有一种鸟,它的样子像鸡,身上布满的五彩花纹像文字,它的名字叫凤皇。”)(4)雏凤:借喻韩冬郎。凤,幼禽。老凤:借喻冬郎之父。

【诗句简析】

首句:从三个递升的层面盛赞冬郎:十岁之幼——即席赋诗——走马而成。

次句:补写冬郎即席赋诗的缘由。在逻辑上,一、二句是因果倒装,而在诗歌构思的艺术冲动上却是先直赞冬郎“裁诗”的超凡,再交代“裁诗”的缘由。如果按照常式的因果关系写,则诗歌韵味大减。

第三句:描写丹山万里之遥、桐花连绵盛开的景象,为下句展现新凤的清亮“歌喉”,搭建好壮美无比的平台,濡染好缤纷迤逦的背景。

第四句:用借喻、比衬手法,鲜明突出地赞颂冬郎诗才的清新卓越。

【艺术特色简介】

构思精巧。前两句、后两句都是两两相应,又各不相同。前两句是先平地起响雷,再交代雷响缘由。后两句是先精心描绘环境,再赞颂优美环境中的亮丽“歌喉”。

一至四句是总体层进中有小曲折。首句陡起高峰,次句萦回顿挫,第三句峰回路转,末句卒章扬声。四句紧扣雏凤清声,一脉贯通。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4、贾生

【题意简释】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9年),洛阳人,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以年少能通诸家书,被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贾谊改正朔[正(zhēng),一年的开始。朔(shuò),一月的开始。古时改朝换代,新王朝表示“应天承运”,须重定正朔],易服色(古时每个王朝所定车马祭牲的颜色),制法度,兴礼乐。又数上疏陈政事,言时弊,为大臣所忌,出(外放)为长沙王太傅[官名。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位次于太师],迁(调任)梁怀王太傅而卒,年三十三。世称贾太傅,又称贾生。

【内容简介】这是一首托古讽今诗,主要是借西汉孝文帝“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的昏庸;同时也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1),贾生才调更无伦(2)。

可怜夜半虚前席(3),不问苍生问鬼神(4)。

【译文】

汉文帝寻求贤才,在宣室咨询被贬谪的臣子;感到贾谊的才情更是无与伦比。可惜至半夜汉文帝移位向前(更靠近贾生);他不垂询国计民生却询问鬼神之事。

【注释及有关提示】(1)宣室:汉代长安城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访:咨询。逐臣:贬逐之臣,此指曾被贬谪的贾谊。(2)才调:才气、才情。更(gèng):更加。(3)可怜:可惜。虚:徒然,白白地。前席:在座席上向前移动位置(以更靠近对方)。(4)苍生:百姓。问鬼神:《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刚)受釐(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祐。釐xǐ,通“禧”,祭过神的肉),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就)具(全)道(讲)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三年,一年多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坐在宣室里。皇帝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了半夜,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往前移动。听完之后,文帝说:“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诗句简析】

首句:郑重交代历史事件:汉文帝为寻求贤才而在未央宫前殿正室接见被贬谪臣子并且向他咨询。寥寥七个字就生动地展现出一位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明君形象。

次句:写文帝对贾生才情的高度推赞,进一步表现文帝尊贤的宽广胸怀。

第三句:文势突转,以惋惜的态度指出,文帝的求贤、访贤、尊贤都是徒然的。

第四句:承接上句,点破文帝之求贤若渴没有意义的原因:一代明君垂询下臣,不问民生之事却问鬼神之事。

【艺术特色简介】

(一)进层的言此意彼。诗题是“贾生”,而正文讽刺的,却不是贾生,而是文帝。这便是“言此(贾生)意彼(文帝)”。再一想,这个“彼”(汉朝的文帝),相对于整首诗的主旨来讲,又成了“此”;而主旨中的“彼”,则是隐而未现的晚唐皇帝。

(二)独到的选材用事。历代文人写贾谊,贾谊之怀才不遇已是他们惯用的题材。而李商隐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题材。这个题材大概可以顺理成章地表达君臣遇合之旨,而诗人又独具慧眼地撷取了“问鬼神”之事。难怪南宋文学家朱弁赞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用事(引用典故)如此,可谓有功(功效)矣。”(《风月堂诗话》)

(三)巧妙的先扬后抑。首句郑重其事地叙写文帝求贤、访贤的规格之高、意愿之切、态度之恭,次句随着叙写文帝对贾生才情推赞到极点,而对文帝求贤若渴的赞颂也攀升到极点。

第三句,突然,一声满含忧国伤己之情的“可惜”,使诗人情感的轮索急速下滑,使吊装升空之物直跌地面——原来,文帝极感兴趣的、竟至移席向前询问的不是民生大计而是鬼神之事。这太出人意料、太令人失望了!这种突然地转折贬抑,产生出了更为强烈地讽刺效果。

(四)传神的细节描写。“前席”这个细节,把文帝听得入迷的情状、对鬼神虔诚的态度展现得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五)点破而不说尽。诗中的“点破”,就是揭开表象,揭露实质。所揭开的表象是什么呢?就是汉文帝思慕贤才,宣室召见,垂询下臣,谈至半夜,向前移席。所揭露的实质是什么呢?就是汉文帝垂询之事不是有关国计民生、安邦治国的大事,而是鬼神方面的虚无问题。

“不说尽”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汉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问苍生问鬼神”,对朝政的危害有多大,他“宣室求贤”所求的是什么“贤”。第二层意思是:历史上被称为有道明君的汉文帝尚且如此,晚唐皇帝不顾民生,服药求仙,不任真贤岂不更有甚乎?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5、锦瑟

【题意简释】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古瑟五十弦,后为二十五弦。

【背景简介】李商隐在“牛李党争”中左右为难,大志难伸。此诗作于作者晚年。

【内容简介】千百年来,从艺术层面看,人们无不盛赞《锦瑟》是一首绝好的诗,而对它意旨的理解却是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是咏叹“瑟”这种乐器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认为是影射时政的政治诗,有人认为是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有人认为是嗟叹身世的自伤诗。本《助读》采“自伤”说。

【原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1),一弦一柱思华年(2)。

庄生晓梦迷蝴蝶(3),望帝春心托杜鹃(4)。

沧海月明珠有泪(5),蓝田日暖玉生烟(6)。

此情可待成追忆(7),只是当时已惘然(8)。

【译文】

美丽的瑟呀,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有五十根弦呢?(可是,不论你有多少根弦)每一弦每一柱都(令我)追忆逝去的青春年华。

庄周迷惘于自己是梦中的蝴蝶还是梦醒后的庄周,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于杜鹃。

月明时,鲛人离开沧海,泣泪成珠;日暖时,蓝田美玉冉冉生烟。

此种情景哪是等待日后才能追忆的?仅是(因为)当时就已经一片迷惘,难以言说了。

【注释及有关提示】(1)无端:无缘无故。

【阅读笔记·(1)是无端的痴语,还是有“端”的妙语?】

有人说“锦瑟无端五十弦”是“诗人之痴语也”。我们认为,实际不是痴语,而是诗人精心设计的妙语——诗人独出机杼地找到了引起抒情切入点的话。“痴”是其表象,“妙”乃其实质。探究其“妙”,除新颖地切入抒情外,还有二“端”。一、与诗歌题目巧妙呼应。二、与下句巧妙呼应。首句故作痴语,暗含退让,为下句的翻转蓄势。先退让,后转折,突出了“一弦一柱思华年”回忆往昔的总领作用。

(2)柱:琴瑟一类乐器上用来支弦的小立柱。华年:青春年华。(3)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是一只欢快飞舞着的蝴蝶,自己感到多么愉快、多么适合自己的心意啊!(竟)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了。突然间睡醒,惊疑后方知自己原来是庄周啊。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栩,读xǔ。喻,通“愉”。与,通“欤”。觉(jiào),睡醒。蘧蘧(jù),惊疑动容的样子。)诗人引用此典,意在隐喻自己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无所适从。(4)“望帝”:传说中的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退隐后化为杜鹃鸟。春心:怀春的心情。此隐喻政治的抱负。(5)珠有泪:《博物志》(西晋博物学家张华):“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南海外有鲛人,在水中居住,像鱼一样,(他)不停地缉麻织布,他的眼睛哭泣就能流出珍珠。”补释“鲛人”:《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家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鲛人从水中出来,寄寓在一户人家多日,卖绡将要离开时,由主人家要了一个器皿,哭出泪珠而成为珍珠满盘,把它给了主人。”) (6)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系骊山南面的土山,产美玉,故又名玉山。

【阅读笔记·(2)创新使用“鲛人泣珠”“蓝田生玉”两个典故】

“鲛人泣珠”只是一个怪诞的故事,无甚别意,诗人无意“怪诞”之说,而以此典中的“珠”为抒情中心。“蓝田生玉”,比喻名门出贤子弟,诗人撇开“名门贤子”之喻,而以此典中的“玉”为抒情中心。“珠”和“玉”都是借喻诗人透亮的品德和光华的才能。可是,诗人透亮的品德,自从诗人被卷进漩涡后就伴随着它的载体而被淹没了;诗人光华的才能,自从诗人娶了王氏女之后就被两党的强力死死地压抑着了。李商隐满怀愤懑,却不敢像刘禹锡那样痛快淋漓地抒发满腔悲愤:“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李商隐不敢直言自己怀才不遇,也不想如孟浩然那样一时犯傻地说“不才明主弃”,而还是把希望寄托在心亮如皓皓明月、德卲似煦煦暖日的识才用才者身上,于是就活用典故,巧妙地加进了原典中未含的全新的内容——“才”的出现及使“才”生辉,要有必要条件。“珠”产生的必要条件是“月明”;“玉”生烟的必要条件是“日暖”[单从喻体(德才)看,“月明”与“日暖”还是互文)]。通过这样的创新,就把久存诗人心底的那美丽光华而又渺茫依稀的希冀隐晦曲折地展露了出来,以稍微自疗一下几乎伴随终身的心灵之痛。

(7)可:不可,岂可。此处用了修辞上的“节短”方法。(8)只是:止是、仅是、就是。古代无“但是”“只不过”义。参见《乐游原》有关解释。

【阅读笔记·(3)“此情”之“情”,指何?】

“此情”之“情”是感情,还是情况呢?要辩清此问题,先要搞清“此”指代什么。“此”呼应首联对句之“思年华”,总括性地指代中间两联的内容,而这两联是深蕴着主观情感的悲惨遭遇和渺茫的希望,大致属于“情况”的范畴,诗人所思之年华,亦即此种令人心酸而又惘然难言的情况。

【各联大意】

首联:睹物伤怀,引起回忆。出句故意嗔怪锦瑟没来由的五十弦;对句翻转:不管“你”有多少弦,每条弦都触动了我几十年前的心底之音——青年时代的生活情感。

颔联:引用两个典故,抒发对身世沉沦的感慨:用庄周梦蝶,表达人生虚幻无常的感慨,暗喻自己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不知如何是好的遭遇;用“望帝啼鹃”隐喻自己的政治抱负不得实现,只能像望帝所托的杜鹃一样啼血悲鸣。望帝尽管心有不甘,魂托杜鹃,但还是免不了悲鸣泣血的悲剧结局。

颈联:活用两个典故,既剖析怀才不遇的客观原因,又表达能够展现德才的主观愿望。“月明”与“日暖”是互文,借喻良好的政治环境是使自己珍珠、美玉一般的德才能够展现的必要条件。

尾联:总揽所抒之情,以顿挫(先让后进)的方式,深沉地总结了一辈子倒霉而又惘然难言的情景。

【艺术特色简介】

寓意深婉,情思缠绵,意境朦胧;大量运用、活用典故引发人们多种遐思和广阔的想象,令各种欣赏趣味者,都能品尝到可口的美味佳肴。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望帝啼鹃的典故,望帝啼鹃的典故的寓意

作者简介

高全成,男,高级教师。1952年8月生。从1975年至2012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37年,先后任教于淄博五中、原淄博三中、淄博一中等学校,曾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等,1987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光荣退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