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0108)

2023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沈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沈阳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去年8月,***总书记再次亲临辽宁、沈阳考察,一路殷殷嘱托、悉心指导、打气鼓劲,勉励我们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令我们备受鼓舞、倍受鞭策。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牢牢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目标,扎实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齐心协力共抗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顶住了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稳住了经济基本盘、守住了安全发展底线,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预计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我们全力稳住市场主体,开展“春风送暖政策落实月”活动,出台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三直一快”推动国务院及省、市稳经济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累计兑现政策资金28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09万户次。我们积极对接国家宏观政策,向上争资金、争项目分别增长155.5%、26.2%。我们加大项目推进力度,落实“四比四看”赛马等机制,推动亿纬锂能储能与动力电池、中宏锂电池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项目签约落户,华晨宝马里达工厂正式投产,东塔机场迁建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新签约、新落地项目分别增长13.8%、34.5%。我们着力促进消费恢复,推出购车补贴、购房补贴、居民消费券“三个1亿元”消费刺激政策,大力发展“夜经济”“网红经济”,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4.8%。我们牢牢把握了经济发展主动权,发展的活力与韧性进一步增强。
    二是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平台建设,浑南科技城加快建设,沈北科教园启动建设,辽宁材料实验室、辽河实验室挂牌运行,7家企业技术中心晋升国家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47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2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1.5万家,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8.6%。启动实施“兴沈英才计划”,“带土移植”高水平人才团队89个。我们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12+24”头部企业配套和特色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提高到34%,集成电路、航空、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5%、22%、13%,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家。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我市获评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我们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正式运行,5G基站、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数量领跑东北,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并网,104个智能升级项目加快建设。我们着力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韩国周等品牌展会成功举办。“2+3+N”多层次基金体系初步构建,富创精密等3家企业成功上市,我市成为东北首个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两万亿城市。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营商环境5.0版改革全面推开,“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深入实施,“一网通办”全省领跑,“一件事一次办”场景突破1000个,“惠帮企@链上沈阳”解决企业诉求1.8万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收官,沈鼓集团闯出混改新路径,市属20家国企整合为10家,国资布局进一步优化。不断拓展开放合作广度和深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75.3%,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6.4%。自贸区在东北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电商综试区在全国考评中获东北最好成绩。开通沈阳至阿姆斯特丹、格林维尔等全货机航线。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项目竣工,中欧班列开行数量保持东北第一、全国前列。主动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与亚欧国家开展交流活动,我市国际友城数量达到101个。健全现代化都市圈推进机制,1小时交通网初步建成,12条重点产业链加快融合,10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都市圈通办,核心城市对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和35个核心发展板块规划设计。四环棋盘山隧道、东部旅游大道建成通车,地铁2号线南延线、4号线实现轨通。城市更新稳步实施,475个老旧小区、200条背街小巷、601公里老旧管网完成改造,“一网统管”经验全国推广,我市获评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启动建设公园城市,新建口袋公园1000座,百里空中花廊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老北市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中央里、知舍艺术空间成为城市旅游新名片,沈阳工业博物馆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五是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加快绿色转型。成功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总书记致信祝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0天,为近年最好水平,PM2.5浓度指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提前三年实现“十四五”目标,国考断面水质指数同比改善5.8%,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率达到100%。“三区三线”完成划定,“绿满沈阳”加快实施,棋盘山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行动,三环内工业燃煤锅炉全面“清零”,全市煤炭消费比重下降5.6个百分点,能耗强度值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市成为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
    六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65万亩,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稻米等五大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十大农业品牌加快培育,法库成为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康平海洲窝堡等3个乡镇(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规划建设美丽田园20个,建成美丽庭院1.1万个、美丽村屯332个,农村问题户厕整改年度任务全部完成,法库公主陵村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新民市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于洪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项目挂牌交易,沈北形成闲置宅基地发展农商文旅产业新模式,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超10万元村占比达到61%。
    七是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我们狠抓城市燃气、危险化学品、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安全生产事故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成功应对24次强降雨和绕阳河、辽河历史性洪水,有效守护了城市安全和人民安康。扎实推进信访维稳,信访积案和突出问题解决成效明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圆满完成护航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政府债务化解任务超额完成,盛京银行彻底出清恒大股权,网信证券完成破产重整,金融改革化险取得明显成效。
    八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我们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省市“10+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强化,城镇新增就业12.9万人,来沈留沈高校毕业生增长21.6%,舒心就业入选国家示范项目。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持续提高。幸福教育取得新成效,学前教育公办率提高到54%,义务教育优质资源覆盖率达到100%,我市获批东北首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健康沈阳稳步实施,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实现封顶,职工门诊共济、重特大疾病救助等改革扎实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改革全国领先。我市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民健身扎实推进,东北首个智慧体育公园落成开园。养老品质加快提升,在200个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新建家庭养老床位4500张,东北首个居家养老保险试点正式启动。“两邻”理念深入人心,防疫、应急、警务、信访力量全面进驻社区,“党派我来的”在基层全面叫响,我市荣获“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同时,双拥共建、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持续加强。国家安全、保密、审计、仲裁、民族宗教、贸促、侨务、邮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气象、防震减灾、公积金、档案、修志、文史、残联、红十字会、慈善事业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不折不扣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圆满完成第九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安葬任务,细河治理入选“督察整改看成效”全国先进典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4项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并给予督查激励。我们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8件,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763件、市政协提案583件,成功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我们加强廉洁政府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及隐形变异问题,坚持常态化过紧日子,推进政府作风持续转变。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一年来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风险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驻沈单位,向驻沈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向关心支持沈阳振兴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不足和差距:地区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还需进一步巩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充分,产业结构调整还需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和挖掘;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还存在很多短板,生态环境、城乡建设、民生保障还有不少弱项;一些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斗争本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还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全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奋力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当前,“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国内外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完成上述指标有一定压力,但要看到沈阳正处于蓄势腾飞的新时期,具备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个总目标不动摇,坚定实现“十四五”时期“三个一”的奋斗目标不懈怠,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全省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我们要聚焦发展重点,持续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努力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全面深化改革等十二个方面实现新突破;我们要点燃发展激情,全面开展思想争先、发展争位、产业争链、改革争效、开放争速、环境争优、队伍争强行动,以“争”的姿态拼搏竞进、勇毅前行。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全力扩需求稳增长。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切实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促进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全力抓项目扩投资。一切围着项目转、围着项目干,坚定不移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立足全域、着眼长远,动态谋划实施高端产业培育、科技引领创新等20项重大工程,建设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全年开复工重点项目突破2500个,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华晨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工业投资占比提升到25%以上。积极推动沈飞局部搬迁、桃仙机场二跑道及枢纽工程、华润热电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0%以上。深入落实“四比四看”赛马成效月通报、项目现场观摩拉练月月调、重大项目市领导包保等推进机制,大力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化出让等制度,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建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7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