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汇编(7篇)

2023年区政府工作报告汇编(7篇)

目录

    1.2023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2
    2.2023年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27
    3.2023年沙湾区政府工作报告 58
    4.贡井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80
    5.古泉镇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99
    6.解放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110
    7.龙湾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130

2023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惠阳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奋进之年。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质效持续向好,“智造高地·活力惠阳”迈出坚实步伐。
    过去一年,我们在应对挑战中加快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科学应对新冠疫情反复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复杂局面,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3.46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4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1.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08元,增长1.4%。工业质效稳步提升。规上工业总产值1841.2亿元,增长6.6%;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68.8%和58.5%。超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有效投资持续扩大。89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1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77亿元、增长4.8%。工业项目动工93宗、竣工109宗,在建180宗、建筑面积超770万平方米。工业投资163.02亿元,增长15%。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大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202家,规上工业企业增至1145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增至210家。新登记市场主体1.86万户。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00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在产业变革中推动升级,动能转换成势见效。园区建设提质提速。成立区产业园区发展中心,统筹推进园区规划、土地整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完成边界优化调整,形成象岭-洋纳、秋月湖“一园两区”发展新格局,工业项目动工18宗、竣工投产15宗,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5亿元,园区产值达437亿元。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梅龙湖产业新城建设有序推进,红田组团、长布组团动工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建成启用。优质项目加速集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99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8%。伯恩产值突破600亿元。新能源产业初具规模,古瑞瓦特、贝特瑞等能源电子企业实现产值翻一番。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0宗,完成工业标准厂房招商132万平方米。用地效益稳步提升。出台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暂行办法,完成“三旧”改造327亩。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577亩,新供应工业用地1116亩。创新动能持续激发。区科技创新中心动工建设,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新增“小巨人”企业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1家,总量分别增至7家、192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84家、净增2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015家、净增285家。
    过去一年,我们在交通带动中优化建设,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区域交通立体便捷。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深汕高铁开工建设,广汕高铁、深汕西高速改扩建项目有序推进。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将军东路二期等主干道建设全面提速,皇后大道、良湖大道连接线动工建设。建成通车市政道路10条,完成道路交通安全黑点、堵点整治12处,新增公共停车位1400个。城市建设扩容提质。南站新城、白云新城等片区建设有序推进,改造老旧小区7个、农贸市场33个,新增5G基站576座、充电桩302个。拆除“两违”建筑61万平方米,三级以上“无违建镇(街)”创建率100%,建成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10个、弃土分类处置受纳场8个。城市形象优化提升。半岛滨水公园正式开园,体育文化公园一期、半岛桥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形成新的“城市客厅”。完成智慧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启动惠阳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实施城市“微改造”项目23个,完成白云大道视觉形象提升工程。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成功创建市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打造垃圾分类先进示范小区30个,创建市级绿色社区9个。
    过去一年,我们在三产融合中繁荣农村,乡村振兴全面发力。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新增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家,新建、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6200亩,复耕复种撂荒耕地1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5万亩、产量4.3万吨。龙泰安、美库等精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佳禾园、利美农场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启动东坡荔乡、平潭稻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36公里,秋长红色革命路、良井生态旅游路获评市“最美农村路”。82个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实现宜居圩镇全覆盖,其中良井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入选首批省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工作示范区。乡村治理更加有效。建立宅基地“一站式”联审联办机制,承包地确权颁证到户率99%。沙田东明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淡水星河社区、良井矮光村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完成驻镇帮镇扶村建设项目48个,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
    过去一年,我们在铁腕治污中守护环境,生态底色愈发亮丽。污染防治卓有成效。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年生态环保支出9.58亿元,区生态环境分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城区第三净水厂动工建设,城区第二净水厂扩建、镇隆第二净水厂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建、升级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3座,新增配套污水管网45公里,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条,淡水河紫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保持Ш类水标准。深入开展扬尘、机动车尾气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224吨,全年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污泥“三合一”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运营,土壤污染风险有效管控。监管执法全面强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序推进。强化工业企业证后监管,严厉打击跨境倾倒建筑垃圾和非法排污行为,立案处理生态环境违法行为33宗。降碳扩绿协同推进。大沥河生态修复工程顺利完工,完成碧道建设5.9公里、矿山复绿67.3亩。新增森林村庄8个,完成新造林2350亩、森林抚育提升1.5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5公里、抚育维护25公里。屋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113兆瓦。
    过去一年,我们在深化改革中提升服务,发展活力持续激发。政务服务便捷高效。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一窗通取”,“交房即发证”改革落地见效,“周六不打烊”服务范围延伸到法人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事项98个、“跨城通办”事项100个、“智慧批”事项40个。设立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政务自助服务区,建成启用梅龙湖政务服务站和人才驿站,“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覆盖所有村社区。扎实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压减或取消证明材料390项。项目审批全面提速。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类改革,进一步扩大容缺受理范围,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3个工作日。优化区领导领办的重点项目全流程“帮代办”VIP服务,全面推行“一站式”联合验收,以审批“加速度”推动项目快速落地投产。全市首创“信用+供电服务”,实现工业园区项目用电报装“零证件”“零上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66条措施,整体重构实体经济发展、企业培育、“1+N”人才引进培养等政策体系,动态优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发放各级惠企奖补资金2.39亿元,其中区级1.08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0.5亿元。积极缓解企业融资难题,设立区首(转)贷服务中心,新增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55.1%。
    过去一年,我们在改善民生中增进福祉,幸福惠阳更有质感。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完成。新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360套,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设立全市首个区级社区基金,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83元、1413元,实现“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全覆盖。区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入选省示范性青年之家。教育医疗事业优质发展。新建、改扩建中小学6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8280个。新建普惠性幼儿园6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620个。惠阳三和医院二期建成启用,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新圩中心卫生院约场门诊部动工建设。文体旅游事业蒸蒸日上。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吉他文化艺术展演、东坡荔枝文化节成功举办,21个文艺作品获得市级以上奖项。启动碧滟楼、榴兆楼修缮工程,完成淡水老街一期升级改造,新增省文物保护单位2处、归善书房2个。获评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秋长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秋长周田村入选首批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圆满承办省运会马术比赛。
    过去一年,我们在坚守底线中化解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精准有效。坚持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防外溢、优服务,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聚焦保健康、防重症,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疫苗接种工作,全力保障药品和医疗物资供应,实现疫情防控平稳有序转段。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基层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畏艰辛、勇毅坚守,各条战线党员干部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社会各界勠力同心、守望相助,正是无数的平凡英雄,汇聚起了我们战胜前所未有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平安建设有序有力。大力实施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信访维稳,组建最小应急单元1455个,治安警情下降19%,淡水白云社区、东风社区入选省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创建单位。全面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45%。
    此外,工会、妇联、科协、社科联、文联、侨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台港澳、民族宗教、移民、审计、统计、档案、供销、气象、三防、双拥、消防救援、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等工作迈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93件,2021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排名全省第一。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大力开展“庸懒散拖”问题专项教育整治,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更严更实。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拼搏、务实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驻区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惠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惠阳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从经济发展上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动能转换还需加力,发展质量和效益亟需进一步提升。从空间承载力上看,土地低效利用问题比较突出,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不够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从城乡建设上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乡功能品质和整体形象还不够优。从安全稳定上看,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风险隐患仍然存在,科学应对、精准防范能力有待加强。从民生事业上看,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还不够高,养老、住房等保障体系与群众期盼仍有差距。从政府建设上看,个别干部的担当精神、专业能力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行政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直面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加积极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加紧密对接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水平推进惠阳现代化建设,奋力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总量突破900亿元,我们必须争分夺秒、只争朝夕、奋勇争先、事争一流,全面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在制造业当家上争先进位,构建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协同推进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更高立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柱,挺起高质量发展“产业脊梁”。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瞄准产业高端、产品终端、科技前端,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惠阳特色、区域影响力强的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聚焦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等领域提升发展能级,增强关键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力争产值达1100亿元。新能源产业重点打造“光储充”产业集群,支持古瑞瓦特、恒创睿能等企业增资扩产,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实现区域内“隔墙供应”。未来产业紧盯氢能、生物基因等领域,前瞻性谋划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扎实推进质量强区建设,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推动家具、运动器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从贴牌生产向自有品牌转变。
    实施产业空间扩容行动。坚持高新高端高效、集聚集群集约的导向,整合比较优势,推动差异化协同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园区。聚焦“提质增量”做强惠阳(象岭)智慧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省级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1-2个“领头羊”项目,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亿元,实现园区产值500亿元以上,打造惠阳的园区名片。聚焦“融深发展”做大惠阳(新圩)智能制造产业园,谋划申建省级高新区,推动梅龙湖产业新城一期投产项目60宗以上,加快红田组团、长布组团建设,打造惠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优化调整中韩(惠州)产业园惠阳片区边界,推动惠阳新材料产业园认定省级化工园区。建立“以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启动1500亩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完成2550亩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着力提高工业用地产出率。
    实施大招商招大商行动。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优化产业链招商图谱、企业招引目录、招商方案,完善土地、厂房资源清单,提升招商引资效能。强化驻点招商、靶向招商、以商引商、以侨引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小分队、敲门式招商。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全民招商、全员引资”浓厚氛围。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发展的动能,我们要强化“一把手”带头招商,拿出最好地块、最周到服务、最实际支持,充分展现招商引资的惠阳诚意,今年新供应工业用地2100亩以上,力争完成工业标准厂房招商200万平方米以上。
    实施存量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完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工具箱,优化区镇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一线解决企业用工、用水、用电等实际问题,支持企业抢占市场、赢得订单、扩大投资。全面提升制造业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优势,营造“以大带小”产业协作生态圈,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十亿级企业5家、亿元以上企业30家。推动87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10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0亿元。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计划,力争完成工业企业“小升规”220家、商贸企业“小升规”70家、“个转企”100家以上。存量企业是支撑惠阳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们要政策加持、服务加力,让企业走向更广阔舞台。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行动。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提升作用。盘活兆吉工业区、东门工业区等国有物业,整合壹中心、世纪中心等楼宇资源,培育引进工业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菜鸟、富森、广蓉欧等项目建设,打造高效产业供应链。用好惠阳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高标准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推动10家以上企业入驻,力争跨境电商出口总额突破30亿元,助力惠阳制造销往全球。
    实施资源要素保障行动。健全支持制造业当家的资源要素配置新机制,全面推动政策措施向制造业倾斜、各类要素向制造业集聚、工作力量向制造业加强,推动银行机构信贷资源向实体经济和重点项目投放,把制造业的家底夯得更实。统筹推进征地拆迁、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整理6000亩产业用地,连片收储3000亩以上土地,实现“熟地出让”“拿地即动工”。发挥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作用,实施“大兵团+小分队”作战模式,推动项目早落地、快建设、速见效。我们要由区领导带头落实全权全责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机制,让广大企业家充分感受到立说立行的惠阳速度、干事创业的惠阳热度、暖企惠企的惠阳温度,全力打造亲商爱企的制造业强区。
    二、在扩大内需上争抢先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积极培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创造消费新热点,提升城市经济活力。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科学规划商业布局,强化联动落位,启动淡水老街二期升级改造,推进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培育老字号集聚区,构建有惠阳文化底蕴的特色商圈、特色街区。围绕“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特色、全年可持续”,举办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加快恢复住宿餐饮、商贸零售、文旅娱乐等传统消费,搞活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加快集聚首店首铺、潮流网店,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消费,积极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共享经济等新型消费,打造符合新生代消费趋势的新业态。
    扩大精准有效投资。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围绕“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开展项目建设大会战,推动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建设质量“三量齐升”。聚焦“两新一重”、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高质量策划项目,优化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形成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推动100宗重点项目完成115亿元以上年度投资任务,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完成工业投资200亿元以上。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积极申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进重大支撑性项目建设,加速基础设施投资放量。配合推进惠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构建多层次集疏运体系,打造珠三角千万级新干线机场。支持广汕高铁、深汕高铁建设,配合做好惠大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深惠城际前期工作,把惠州南站建设成为惠州南部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全面落实“丰”字交通战略,配合惠霞高速、惠坪高速建设,推动深莞惠红色干线一期、新清大道全线通车。推动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和惠阳西互通建设完工通车,启动新深惠快速路建设,加快推进将军东路二期、皇后大道等项目。大力推进人民路、金惠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升级改造,建成通车10条市政道路。加快淡水河防洪排涝、西枝江堤防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完成15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成投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启用一批5G基站、充电桩。
    三、在创新引领上争立潮头,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融合集成,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构建与产业深度融合的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发展“深圳总部+惠阳智造”“深圳研发+惠阳转化”“深圳孵化+惠阳成长”模式,打造大湾区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集聚地。落实激励企业创新政策,扩大科技型企业受惠面,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潜能和动力。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完成秋长等3个镇街教育强镇复评工作。启动惠阳高级中学新校区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600个。新建普惠性幼儿园5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350个。大力推进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公办、民办教育合理布局,持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的教育差距。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用心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开展柔性引才,清单式引进一批重点产业、教育医疗、乡村振兴等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实施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技能人才等系列培养工程,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人岗供需对接。健全以创新能力、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持续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动态完善人才保障政策体系,通过建设安居房、发放优待卡、提供低息贷等方式,保障人才安家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健康等待遇。我们要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产业人才荟萃地、青年人才向往地,让各路英才深深爱上惠阳、扎根惠阳。
    四、在共建共治上争创品牌,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综合承载力。
    高标准打造宜居城市。落实“三区三线”刚性约束,注重“留白留绿”,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建设密度分区规划编制,合理管控城市色彩、天际线和建筑立面等形态要素。加快白云新城、石桥新城等新片区建设,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将历史文脉融入城市肌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启用文明创建常态化管理平台,推动城市文明程度和城市品质向更高水平攀升。启动惠州南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建设,分层次布局商业商务、公共配套功能,打造“站城融合”大型综合体。持续推进城市“微改造”,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15个农贸市场提质升级,新增实施“三旧”改造450亩。
    高标准打造智慧城市。推进惠阳智慧城市综合治理指挥平台建设,实现城市治理“可感、可视、可控、可治”。构建应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推动安全生产、道路交通、自然灾害等数据互联互通,对突发事件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完善惠阳智慧城管平台,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建筑渣土排放监管等多场景智能化应用,持续推进“无违建镇(街)”创建,拆除“两违”建筑50万平方米。建成启用惠阳智慧环卫平台,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水平。实施公交TC改革,建设智慧共享停车系统,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以上。
    高标准打造韧性城市。统筹发展和安全,让城市运行更平稳、更有序。认真做好新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落实“乙类乙管”要求,抓好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持续推进医疗救治能力建设。贯彻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守护好群众生命安全。全面整合基层救援力量,强化应急队伍实战实训,建设严密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有效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
    高标准打造法治城市。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一体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深化社会治理提升行动,从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持续推进信访积案化解,推动区镇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作,擦亮“一村(居)一警一法律顾问”品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智能化+网格化+群众路线”治理格局,切实把社会矛盾问题预防在前、化解在前、处置在前。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三所一队”项目建设,加强最小应急单元实战化运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
    五、在乡村振兴上争当先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贯彻落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强城乡之间、镇街之间的通道、产业、平台对接,形成全域联动协同发展格局,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推进强区促镇带村。围绕惠州市中心城区的功能定位,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高水平扩容提质,做强壮大县域经济,提升惠阳城市能级。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淡水、秋长、三和提升主城区能级,推动沙田、新圩、镇隆发展壮大特色鲜明的镇域经济,推动永湖、良井、平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镇街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把乡镇打造成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深化拓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有序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推广科技增粮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3900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万吨以上。按照“三权分置”原则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特色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推动镇隆荔枝、平潭淮山、永湖茨菇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初级农产品向高品质商品转化,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拓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高品质民宿和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优化村庄规划,强化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连线成片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乡村振兴示范带,高标准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镇,让乡村既保留乡愁韵味,又富有现代魅力。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域开展“六治”“六美”专项行动,统筹抓好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优化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建设37公里“四好农村路”,提高公共服务便利度和基础设施完备度。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把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六、在绿色发展上争做先锋,绘就蓝天碧水净土生态画卷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工作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严格执行“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持续做好古树名木保护,严格规范城市树木迁移砍伐审批,完成林分优化提升4400亩、森林抚育提升1.44万亩,新建生物防火林带35公里、抚育维护70公里。推动国道、省道、县道、村道绿化升级,营造提升惠大高速、潮莞高速等主要通道森林景观带3公里。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0个以上。通过拆围建绿、见缝插绿、立体植绿等方式增加城镇绿地,升级改造亚公顶森林公园、凤凰山公园、卢屋山公园,新建一批口袋公园。我们要不负青山、守护青山,让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享荫的新图景在惠阳大地徐徐展开,让大自然之美在身边、在眼前。
    全面巩固污染防治成效。加快城区第三净水厂建设,推动城区第二净水厂扩建工程、镇隆第二净水厂新建工程动工,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建成启用秋长家具吉他集中喷涂中心,保持空气质量优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优先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强化污染防治闭环管理,严查重处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以最严执法守护美丽家园。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清洁能源应用,推动企业、园区开展循环化、绿色化改造,布局发展低能耗、低碳排放产业项目。积极宣传和普及绿色建造理念,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争创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区,屋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容量达240兆瓦。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让节约成为新风尚。
    七、在共同富裕上争先创优,增强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出更多暖民心、惠民生举措,努力让新老惠阳人生活步步高、喜洋洋,充分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让健康更有保障。启动市第六人民医院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区第二人民医院一期主体建设,加快区中医医院新院区、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二期前期工作。建成启用新圩中心卫生院约场门诊部,推进淡水第一、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健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创国家卫生镇1个、省卫生镇2个,建成省健康区。
    让文化更有韵味。扶持壮大吉他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惠阳文化产业符号和标志。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修缮会新楼、挺秀书院和廖似光故居,完成中共东江地委办公旧址修缮保护,推出一批文化研究成果和文艺精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建成开放区非遗展示馆,加快碧滟楼、榴兆楼修缮和布展工作,打造“香港秘密大营救”红色主题线路。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坚持办好百姓欢乐舞台、吉他文化艺术节和美食嘉年华等系列惠民活动,举办乡村半程马拉松、户外运动节等全民健身活动。
    让保障更有力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推进社会保险参保扩面,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做好底线民生兜底保障,加强孤寡老人、孤困儿童等群体关爱保护。推动5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放运营,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一老一小”撑起“幸福伞”。优化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省双拥模范区“六连冠”。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新筹建300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我们既要办好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又要干好百姓天天有感的“身边小事”,让幸福感更加“触手可及”。
    八、在营商环境上争创一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坚持对标最优最好最先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集成式”改革,以有为政府权力的“减法”和服务的“加法”,激发有效市场活力的“乘法”,切实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树立整体政府理念,打破条块分割,对于跨层级跨部门事项,一件事授权一名领导、一个单位牵头,一抓到底。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全面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网共享”深度融合,推出更多“跨省通办”“跨城通办”“主动办”事项。全面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促进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加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全过程公正监管,动态优化调整下放事项,确保接得起、管得住、用得好。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健全政企沟通“零距离”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扶持,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建设惠企利企政策库,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确保政策精准实施、直达快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我们要全面营造公平竞争、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让民营企业信心满满、放手拼搏、赢得未来。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资国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健全国企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力争国企资产总额突破140亿元。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支持国有企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国资国企保供稳价、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城市运营和社会民生的能力。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推动全区国有资产“一盘棋”管理,盘活用好低效、闲置资产。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一定强化责任担当,让思想、能力、行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前进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切实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把“两个确立”的政治成果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大势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确保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惠阳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让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成为重要标志。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尺,真正办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情,回应人民关切,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凝心聚力推动惠阳各项事业发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让敢于担当、善于斗争成为时代风尚。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片刻不能等待、片刻不能迟疑、片刻不能懈怠的状态,在高质量发展赛场上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坚持干在一线,以抓落实的实绩论英雄、评高低,在苦干实干中比学赶超、赛龙夺锦,勃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持续强化廉政建设,让廉洁用权、干净干事成为鲜明导向。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肃廉洁纪律和财经纪律,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监督,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审计、统计监督,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处。
    各位代表!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顶风冒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我们必定牢记“三个务必”,保持奋进者的踔厉奋发、坚守担当者的不舍昼夜、迈出实干者的铿锵步伐,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大有作为”。我们必定牢记政府的责任和担当,始终同人民群众一块拼、一起干、一同奋斗,让惠阳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全区人民,不忘初心、敢为善为、勇毅前行,为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阳”接续奋斗!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2023年南山区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极不平凡、极其难忘的一年。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定了行动纲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句响彻鹏城的口号写入二十大报告,激励我们更加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切实做到“疫情要防住”
    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快速处置本土疫情。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开发应用智慧流调平台、白名单、电子哨兵,发现病例后高效开展流调溯源、转运隔离、风险区划定等工作,6500余名医务工作者、3000余名社区工作者、2300余名党员干部冲锋陷阵、服务一线,以最快速度围住、捞干、扑灭,稳妥有效处置多轮疫情。精准防范输入风险。针对境外输入风险,14天建成超15万平方米的综合接驳站,完善深港跨境货车运输“全封闭、不见面”接驳模式,强化大口岸区域全要素、全对象、全时空管理。针对国内地区间交叉输入风险,科学引导群众安全有序流动,引导居民加强个人防护,做好社会面防控,有效减少疫情传播“放大器”。
    我们在坚持中赢得了战略主动。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持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额完成全人群疫苗接种任务。聚焦门诊、药物、人员、病床等关键环节,平战结合提升救治能力。加快方舱医院建设,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赢得了宝贵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落实上级要求,持续优化防控措施。我们完整、全面、准确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稳妥有序落实“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和第十版防控方案,规范操作、不变形不走样,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保障群众需求,切实做好充分准备。聚焦“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开放87家社康中心发热诊室,建立顺畅转诊绿色通道,全面提升分级分类救治水平,强化救治床位、医护力量和药品等资源储备,平稳度过了感染高峰、发热门诊高峰和重症救治高峰,总体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在抗疫斗争中,广大居民群众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了最强大的精神防线。我们将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健全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作出预警并采取必要的紧急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切实做到“经济要稳住”
    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以“稳”应变,推动经济复苏向好。专班跟进、专项分析、专门调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实现本地生产总值8036亿元,增长3.3%,相较于2020年增长超1500亿元,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增幅近1/4。总指挥部及各专项指挥部联动工作,加快推进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重点片区规划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1.9亿元,同比增长7.3%。组织策划汽车、全民健身、电商、HiGo南山等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4亿元。以“进”固稳,推动经济进中提质。产业方面,修订《南山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4+N”产业政策》,聚焦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未来产业精准发力,加速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布局和发展,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4435.7亿元,同比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2077.5亿元,同比增长6.2%。企业方面,新增“四上”企业1525家,总数达9923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家,总数达140家。新认定7家跨国公司总部,全区总部企业数量达129家。新增上市企业18家,累计达205家。坚持走出深圳、面向全国、面向全球招商引资,成功举办2022南山区招商大会,引进清科南方总部、巴斯夫等126个项目,总投资1700亿元,推动大成基金、华兴银行深圳分行等9家重点持牌金融机构落户。
    市场主体信心有效提振。强化政策支持。接连出台工业、营利性服务业、商业等助企纾困政策,深入实施“万名干部助企行”,为稳增长提供多维度、成体系的支持。安排扶持资金35.3亿元,惠及企业、商户超5.4万家。累计减免租金1.15亿元,惠及企业、商户3960家。全力援企稳岗,发放社保补贴1362.9万元,惠及3704家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强化空间支持。推进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项目建设,采用“折叠空间+多维产城”模式,打造高标准、高效能“工业上楼”样板。以“总部联建+国企代建”推进高新北和留仙洞七街坊总部建设。整备工业用地20.2公顷,供应11公顷。二三产业混合用地相关做法获国家发改委肯定。完成11个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改造,全部园区实现直供电,预计每年可为企业减少用电成本约5000万元。完成腾讯音乐等5个产业项目土地遴选和出让,为30家企业解决“恒产”需求。为61家企业配租创新型产业用房10.65万平方米,为25家企业续租创新型产业用房5.57万平方米。强化金融支持。设立区战略直投平台,投资项目15个,担保项目135个。开展科技金融在线评级及股权融资评价服务,累计帮助7835家企业获得贷款382.4亿元。
    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创新活力更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迈出新步伐,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国际科技信息中心南山分中心启动运行。新引进各类人才1.8万人,全职院士达73名。深圳大学15个学科进入ESI前1%,3个学科进入ESI前1‰,牵头组建申报射频异质异构集成全国重点实验室,成为深圳本土高校第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香港大学(深圳)筹建稳步推进,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开工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升级公办本科取得新进展。成立X9高校院所联盟,大力推进人才联合培养、资源共建共享和科研协同创新,成功举办首届X9高校院所联盟赛艇联赛。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落户南山。成功举办2022西丽湖论坛,线下参会总人数超1200人,参与报道的媒体超100家,全域覆盖用户超1亿。科技部王志刚部长表示,论坛已具有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科创中心均有国际论坛支撑的开放创新格局。创新环境更优。出台生命科技、集成电路等系列专项扶持政策,资助项目3283项,惠及企业近3000家,智能终端芯片设计产业集群获工信部认定“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启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全区已设立投资子基金49只,协议规模777.5亿元,支持项目2569个。成功举办“深圳创投日”启动大会、2022年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创新南山2022“创业之星”大赛,助力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21件,是全市的4.1倍、全国的23.6倍。发行7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金额21.23亿元,惠及创新型企业13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6.57%,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87.4%。先后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广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三、切实做到“发展要安全”
    确保经济环境安全。全力保障供应链稳定。推行“绿色通道”专项服务,走访联系企业9250家,协调办理诉求3323项,有效疏通企业痛点堵点。有序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和协调对接机制,加强房地产领域风险防控,加强预售资金监管,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监测预警,P2P网贷重点专案稳妥办理,行业风险基本出清。护航企业安全“出海”。资助企业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合规策略汇编》,举办“欧洲电商平台知识产权纠纷及应对”等专题培训,深入开展“送法进园区”活动,以精准化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完善涉外合规体系建设、大胆开拓海外市场。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52亿元,同比增长11.9%。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推进了一系列行动。强化督导、强力协调,统筹推进“瓶改管”工作,179个城中村和住宅区已通气点火并实现“清瓶”,全区新增管道天然气用户8.8万户,群众用气更为经济、环保、便捷、安全。推进月亮湾花园综合整治,开展城中村供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整治城市管理各类问题超800个。完成114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改造工程,完成110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创建50个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连续4年未发生火灾亡人事故,自然灾害实现“零伤亡”。完善了一套体系。着力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格局,推进38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提质改造和区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建设,设立全市首个区级海上搜救中心。搭建了一个平台。优化“圳智慧”CIM平台,完成重要建筑BIM建模9400万平方米,对全区燃气输油管线、给排水管道精细化建模2700公里,实现52个地铁站点三维建模,数字孪生一图呈现、一网统管,后海中心区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
    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深化“块数据+网格化”改革,全区新增网格368个,总数达1978个。网格员本科以上、35岁以下比例均超过60%,队伍综合素质实现新提升。打造区民生诉求服务中心,全年办结网格事件24.5万宗、政务服务热线工单32.8万件。统筹推进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和街道平安建设中心规范化建设,平安深圳建设考核连续三年获评优秀。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严密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刑事治安警情连续7年下降,主要警情均同比大幅下降,治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与此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以民生的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城区在宜业的同时更加宜居。
    努力促进幼有善育。高标准编制实施南山区妇女、儿童发展十年规划。新增幼儿园3所、增加学位2100座,成立18个幼教学区,初步形成“六位一体”现代学前教育治理模式。幼儿园与小学学习教研共同体结对全覆盖,在全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阶段性检查中获评优秀。建成妇女儿童之家107个、母婴室146间,11所幼儿园开办了2-3周岁托班,示范性普惠托育机构实现街道全覆盖。新增9个市级儿童友好基地,累计建成各级各类儿童友好基地90个。开展“父母成长计划”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努力促进学有优教。开展首期“百校焕新”行动,对37所学校进行形象美化、功能优化,师生们迎来了充满活力的“新”校园。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1所、增加学位6165座,新增两大中小学教育集团,总数达到9个,集团化办学覆盖全部街道,优质学位覆盖率达80%。高考纯文化特控上线率57.4%,本科上线率大幅高于省、市平均水平,7所学校被省教育厅推荐申报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位居全省第一,成为广东唯一“四连冠”区县。
    努力促进劳有厚得。举办“向南而行”百校千企万岗系列招聘活动,联动200所高校、3037家企业,面向全国高校毕业生提供岗位近7万个,有效稳定就业预期。出台“稳岗有奖、增员有补、见面有礼、求职有住、签约有喜”五大措施,惠及企业6041家次、员工50万名、高校毕业生2万余名。发放稳就业补贴1.5亿元,惠及劳动者超6万人次。全年新增就业超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全区技能人才达43万。创新开展“政府+市场”就业服务模式,南山经验获国务院大督查激励表扬。
    努力促进病有良医。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初步建成干细胞临床转化应用中心等八大平台,建设国际名医诊疗中心和港澳居民服务中心,开通国际医保结算业务,初步实现“港医通”“港保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期项目开工建设。南山医院建立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全链条培养体系,住院医师规培成绩在省内名列前茅,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展战略合作,医疗救治、科研教学能力持续提升。全区社康机构96家,首席专家库专家365名。全科医生1039名,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高于深圳标准。
    努力促进老有颐养。高标准建设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三期,规划床位1250张,全区养老床位增至2309张。推进“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建成示范街道2个、街道长者服务中心3家、社区长者服务站11个。累计为286户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持续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基本养老服务累计惠及18万人次,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实现全覆盖。
    努力促进住有宜居。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4万套,配租公共住房1600套,面向3200户保障对象发放住房补租。地铁12号线开通,全区运营地铁长度超100公里。深江铁路、深汕铁路全线动工,穗莞深城际、深惠城际稳步推进。桂庙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东西向隧道全线通车,前海到福田一路畅行。建成茶光-塘朗山远足径示范段,全市首条山海通廊——塘朗山-大沙河-深圳湾通廊贯通,居民在中心城区即可畅享山、河、海、城交织共融的步道乐趣。建成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完成南海公园二期、云之园等建设,大沙河生态长廊新增吃茶趣、环形树屋、滨水茶室3处便民服务设施。完成超100座短板公厕升级改造,50多万株树木纳入智慧管理。全面建成牛成、白芒、麻磡、大磡等调准项目,水源水质有力保障。全区优良河道长度比例提高28.2%,达到85.8%,提升幅度全市第一。PM2.5均值同比下降2.2微克/立方米,“深圳蓝”底色更加亮丽。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项目在第十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上获评“2022民生示范工程”,古城西集建成开放,系列活动精彩纷呈。新接入“开放共享、一键预约”体育场馆43座,总数达200座,累计参与人数超140万。深圳湾国际羽毛球交流中心开馆,与林丹、谢杏芳联袂打造顶级体育交流合作平台。举办2022南山半程马拉松,这是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全省首场大型体育活动,1.6万名选手燃情奔跑。深圳市企业赛艇友谊赛开赛,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招商、蛇口、粤海街区被评为国际化示范街区。本土广播剧《南海榕》、电视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荣获“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短篇小说《月光下》荣获鲁迅文学奖,南山区在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中名列榜首。
    努力促进弱有众扶。积极发动爱心企业、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募集资金及物资超3000万元,开展公益项目近百个,服务5000余人次。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措施,为特殊群体发放3540万元,发放助残补贴2756万元,有力兜住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与此同时,我们全力推进东西部协作、省内帮扶和对口合作,实施帮扶项目27个,实现消费帮扶22.7亿元,帮助对口协作地区转移就业超700人。携手资源县共建“粤桂协作生物医药产业园”,推进龙胜县马海村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试点示范村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南山)高新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连平、河源和吉安共建产业园入驻企业27家,产值超30亿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过千个。积极推动与台港澳地区的交流,联动港澳举办西丽湖论坛分论坛,圆满举办2022大湾区台湾青少年棒球邀请赛、第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电竞联赛总决赛颁奖礼及闭幕式,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闪耀全国双创周。
    此外,人民武装、民族、宗教、侨务、保密、史志、机关事务等工作也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们既要克服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对外向型城市的影响,又要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我们自觉提高站位,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落实上级有关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我们忠诚履职担当,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2件、政协提案253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办理年度民生实事20项、民生微实事1651件。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各项政策靠前发力、协同出力、精准有力、形成合力,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全力稳经济、稳预期、稳增长。我们持续提升本领,面对各类风险挑战相互叠加、不确定性增强的情况,自觉强化极限思维,着力提高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等领域重大风险的能力,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2022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但我们在战胜一次次困难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未来。我们深切感受到,南山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中央和省、市、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南山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区各单位和驻区部队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困难问题突出;二是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发展布局仍需进一步优化;三是土地资源紧约束,片区建设发展的协调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四是城中村等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仍需提高;五是民生服务供给的均衡性、精准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六是干部队伍的能力和作风水平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总书记“五个牢牢把握”重要指示要求,在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我们将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在总结中增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南山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经济总量从2836亿元增长到8036亿元,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以更加强大的前进动力、更加昂扬的奋斗精神、更加坚定的必胜信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学习中启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以实际行动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在明责中担当。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市委七届六次全会先后对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系统部署、明确了奋斗目标。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豪情,知重负重、砥砺前行,努力探索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南山特点的现代化建设路径,以南山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大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我们将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在锻造中强身。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深知,要交出一份让人民满意的答卷,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与谨慎,持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打造高素质政府团队,书写南山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将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在团结中奋进。新时代的南山,不仅是先行示范的标杆,更是200万居民群众创新创业、安居乐业的沃土。面向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保持心在想、手在动、腿在跑,努力让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更加顺应人民期待,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强大力量。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对广东、深圳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和市委全会、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重要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区委“政治引领+先锋表率”“双区引擎+综改试点”“集聚融合+全链支撑”“总部研发+高端制造”“智慧生态+多元优质”五大战略,加快建成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勇当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标杆,为深圳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积极贡献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努力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2022年基本持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一、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扩大重点区域投资,加快推进腾讯音乐、京东总部、华强方特、中兴总部、招商银行等项目,推动中国电子、天音、神州数码等项目年内竣工,新开工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重大项目,全年完成重点区域投资370亿元。推动西丽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地铁13号线、7号线二期(东延)等轨道交通建设。推动沙河东路北延、侨城东路北延、广深高速改造、望海路快速化改造、蛇口—赤湾连接线等前期工作,加快滨海大道下沉改造、妈湾跨海通道建设进度,高标准实施沙河水质净化厂、南山水厂扩建等项目,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0亿元。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后海超级商圈建设,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首店、首展、首秀。促进夜间经济、首店经济、文体旅经济、电商经济多业态融合,推广云消费、智慧零售等新模式。结合全年重要时点,办好系列促消费活动,让“烟火气”更旺更浓。
    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携手港澳,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合作。主动加强与前海的机制对接、空间联动、项目衔接,聚焦产业、金融、物流、法律服务等重点领域,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持续深化公共服务、社会建设等方面的共商共建。配合推进深港西部跨界铁路通道规划,推动深圳湾口岸功能布局优化,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聚焦机构管理、项目实施、人才使用、成果转化,携手港澳探索更加灵活高效的科技创新合作机制。面向全球,促进商品和要素流动。依托虾皮、九米等头部企业先发优势,拓展销售渠道,争取先行先试跨境电商进出口新业态。深化关地合作,为企业开展RCEP专项培训,打造高效便利的通关环境。支持企业在海外布局建设营销网络、仓储物流基地,着力提高全球市场份额,让南山产品更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聚焦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7大未来产业,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高端医疗器械、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优势领域加快发展,力争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4500亿元。启动高新区孵化器二期建设,推进智城生物医药园区专业化运营,争取细胞与基因产业基金落地,加快新型细胞治疗等生物前沿技术突破和转化应用,努力打造细胞与基因产业核心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蛇口国际海洋城建设,聚焦海洋电子信息、智慧港口、海洋文旅等领域精准发力,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向海发展。支持设计、法律、会计审计、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等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雁阵形企业梯队。大力实施“双招双引”,面向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国企、龙头骨干民营企业开展专项招商行动,引进优质项目、广纳优势资源。加大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积极培育更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左右。新增“四上”企业1000家,实现在库企业总数突破1万家。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精准施策、梯度培育,让大企业更顶天立地、“第二梯队”更坚强有力、“种子选手”更充满活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强化优质空间供给能力。突出制造业当家,加快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工业上楼”示范项目建设。推进百旺信工业园区升级改造以及西丽留仙洞重点软件产业园、南山智城、联合科技大厦等项目建设,年内新增72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加快构建“总部研发+高端制造”10公里产业带。高标准建设白石岭深港科学园,加快推进环旭电子城市更新项目,加大集成电路封测、工艺验证的空间供给。完成白石岭区域天然气管线调整工程,释放50万平方米宝贵空间。推动高新区南山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高新北区升级改造。支持企业对自有物业改造升级,推动解决一批重点企业的高端制造空间问题。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依托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南山科技金融城,持续招引金融机构。加大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见投即贷、见贷即保”产品推广力度,深化公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加快构建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投资的完整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深圳湾、前海桂湾风投创投集聚区建设。强化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发展能力。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国企民企平等对待,扎实开展“万名干部助企行”,更好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家底。推广“i南山”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协同行业协会延伸服务链条,构建效率更高、品质更优、距离更近、范围更广的企业服务网络。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聚焦先进制造业核心赛道、技术研发等高端环节和“卡脖子”领域,实行补链强链延链。提升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等质量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问题诊断、分析试验、改进验证等技术支撑。启动质量管理示范企业计划,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打造更多“链主”企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落实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贴,引导企业完善涉外合规体系,强化金融、贸易、海事、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规管理。开展“我帮企业找市场”专项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加强与欧美、日韩、东盟、非洲、上合组织、“一带一路”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持续强化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的关联和互动。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办好高等教育。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打造高校联盟典范,支持深圳大学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加快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建设,推进与香港大学合作办学。推动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科研项目协同攻关,促进院所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办好高中教育。开工建设桃花源学校、市第三十高级中学。积极推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育人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创建一批涵盖学科课程、艺术体育、科技创新、教育国际化领域的特色高中。办好义务教育。持续开展“百校焕新”,升级改造校园67所。建成羊台书院等5所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万座,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办好学前教育。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园,新建幼儿园5所,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415座。开展学前教育保障优先、学位优化、人才优培、保教优育、管理优治“五优”民心工程,积极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真心爱才。整合政府、市场、社会资源,加快建设一站式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切实为人才解决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悉心育才。深化“鲲鹏创新人才基地”建设,探索设立开发者创新中心,大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工程技术人才。高标准建设深圳零一学院、深圳科创学院,发现培育一批未来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端化发展,支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申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鼓励重点企业探索新型学徒制,持续完善社会化培训体系,培育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倾心引才。建立战略科技人才引进专班机制,联动创投、猎头机构,聚焦“14+7”产业集群,靶向引进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紧扣企业人才需求,持续提升“名企名校行”“博揽英才”等平台对接成效,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落户。精心用才。实施更积极、更开放的区域人才新政,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制机制,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和贡献为导向的自主评价体系,让各方人才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部省市共建机制协同作用,争取国家级创新载体持续布局,加快构建以鹏城实验室为引领的区域实验室体系。聚焦“最先一公里”勇闯无人区,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突出“最后一公里”提速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分中心、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落地建设。持续高规格举办西丽湖论坛,打造全球创新论坛知名品牌。引导、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形成多元协同创新生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开源技术创新中心、信创适配认证中心落地建设,支持外商投资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类研发中心,推进英特尔大湾区科技创新中心落地建设,组建、布局湾区ED***创新中心、深圳自动驾驶智能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平台,支持企业建设半导体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完善差异化培育机制,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50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支持科创学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建设专业孵化机构,提升创业之星大赛影响力,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特色园区”的全链条孵化育成模式,打造“教授领衔+学生主体+天使赋能”的科研型双创企业集聚高地。高标准推进“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持续推进南山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20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