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学校)

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老师们、同志们:
    大家好!大家辛苦了!
    掐指算来,我与大家做战友也有两年半了。两年半来,我们一直在磨合,在一些问题上跟大家出现过意见分歧,很多事情上也没有能让每一位老师都满意。值得欣慰的是,老师们对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与包容,更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在此我特别要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周二到今天,我每天都会刷一遍《光阴的故事讲给你听》。这个视频,回顾了我们*人一年来的奋斗足迹和精彩瞬间,真是狠狠地感动了我。这一年,我们被各种议程设置或被动或主动地“引领”着向前,经常会有疲于奔命的感觉。但是回过头来看,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如果不做这些事,我们每天过得迷迷糊糊,看起来很忙的样子,但是没有走心或者说没空走心,也没有成就感。我们就是想通过这个视频向大家传递一个信号:生机勃勃的*最美丽,有情怀有奋斗的*人最可爱!
    一、总结*,*方方面面彰显出新气象新常态
    *年的*,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生机无限,在学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并在全国有一定影响
    的*名校”的目标下,全体教师聚焦主业、团结奋进、创新作为,初步构建起顺应“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根本方向、适应“双减”政策初衷的现代学校治理新体系和学校发展新常态,这种新常态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转变教育观念,培育起以学生长足发展而非以学生成绩进步为中心的评价观念新常态。当然,学业成绩是长足发展的重要内核,但是我们每个孩子get到这一点、达到这一境界,所需要花费时间和节奏是不一样的。以前我们的老师就是干着急、发脾气,最近朋友圈里就出现过这样的案例。这里需要给老师们提个醒或者说共勉:学生的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性,不能因为他现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我们就心存鄙视、等闲视之。我很欣慰,我们*的老师,不少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遇到一些比较“头疼”的学生,知道适当地缓一缓,换个思路再试一试。这样一来,教育情怀有了,教育艺术也来了,教育效果就明显了。
    二是深化教师内涵,彰显出以成为教育家而非优秀工匠为目标的职业幸福力内驱新常态。我不知道现在大家对“双减”怎么看,反正在我的认知里,这个“双减”不是一阵风,是中国历史进程到这一步后的必然动作,是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信号。尽管*年之内,现在坐在位置上的这些曾经应试教育的受益者还没有完全退下来,对旧的应试教育体制惯性还余情未了,但是他们面对这样一个大的教育浪潮也绝对不可能熟视
    无睹、无动于衷:社会对人才评价与选拔的机制必将迎来系统性的更新换代。以后国家、学校、家长对优秀教师的定义和期待,再不会是“应试成绩遮百丑”,而是首选对学生灵魂的塑造能力、学生潜力的激发能力、学生愿景的引领能力等等。“亲其师,信其道”,在未来,各方面对老师的人格魅力的预期和要求会越来越高。怎么办?我开出的方子是:按教育家的高标来要求自己。这个教育家可不是我们酒桌上的吹捧,而是实实在在有远见卓识、仁者情怀、大家风范、过硬本领的人。我也不是教育家,比起许多优秀的老师,我距离教育家更远;但是我很开心的是,我们*涌现出越来越多具备教育家潜质的好老师。
    三是落实因材施教,构建起以学生个性化特色化而非标准化规模化为导向的育人新常态。我们的教育一定要逐步打破吃大锅饭的模式:每个孩子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知识构成、个性禀赋都不一样,怎么可能用一个课堂、一种方法、一个节奏在同一标准、同一时间下实现卓越?这就注定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这个词,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了,但是知易行难。让每一个老师都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因材施教、面面俱到,那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如果我们对每一个孩子都多花一点心思去了解基本情况、观察性格特点与兴趣爱好,那么我们掌握的有价值的信息就越充分,也就可以把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相遇变成一个个因材施教的契机
    和平台。比如在公交车站、上课路上、学习或排练的过程中,甚至周末小聚,只要遇上了,我们就迅速地用*秒钟洞察、用*秒种搜寻,即刻抓紧时机,聊点什么,往往可以给孩子一点触动、启迪、乐趣或者温暖。我知道,我们有不少老师就有这样的情怀和机智的。
    四是主动借力媒介,构建起以创新型双循环而非保守型内循环为引擎的品牌传播新常态。这一年我们的宣传工作很给力。我也不是学传播出身的,对于选题策划、议题设置以及媒介运用都是外行,但是我是用户,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这个策划能不能让我走心、能不能带给我惊喜或者震撼,能不能感受到*的教育到底是为博眼球而耍花招还是确实做了一些全市领先的创新探索,从而有必要借助宣传让全校师生分享荣耀或是向全国同行贡献经验。*年,毫无疑问,我们的宣传工作在全区的中小学校中是无出其右的。我们彻底告别了新闻稿就是写给工作群看的历史(事实上,现在很多学校的新闻稿还在延续这种节奏而理所当然的样子),真正开始把宣传当成生产力、向宣传要效益的新模式,我们将会看到,好多有意思的策划多年之后翻出来都是让人心潮澎湃的。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策划团队眼光毒,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我们的执行团队技艺高,我们的很多策划都是别人所不能模仿和超越的。
    五是聚焦课程建设,构建起以“发现-运用-创造”而非“灌输-考试-遗忘”为路径的知识学习新常态。每当我听到学
    生或者学生家长向我反映,说哪位老师讲课很有趣,玩着玩着就把知识给学了,而且还入脑入心,我就特别兴奋。因为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甚至是主动创造者。不好的老师大同小异,好老师各有各的不同。前几天,我跟一位老师吃饭,他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他买了一副牌(成语接龙的牌),分发给小学四年的小朋友,然后让小朋友们随机亮一张牌给他。他先让亮牌的小朋友先试着解释一下成语的意思,然后又带着小朋友用这个成语造句,然后随机地亮下一张牌。无论什么成语,这位老师总能造一个句子非常贴切地放进语段里,七八张、八九张牌过后,一篇优美而不失逻辑与高度的文章就出来了,小朋友们个个兴奋不已,而且一下子就学会了很多成语。当然,初中生玩法肯定又不一样,虽然这个游戏让初中生玩也未必玩得好。我们在各领域的项目式学习,其实就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尝试。今后这类“发现-运用-创造”的知识学习路径,应该成为*新基因新亮色。
    六是全面开放办学,构建起以系统性人文性而非局部性工具性为落脚点的家校共育新常态。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聚焦于“人”:发现“人”、认识“人”、重塑“人”、成就“人”……但是这个“人”不是从我们而来,也不是为我们而去,我们老师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尽管有不少人因为我们发生了质的飞跃),仅凭校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一年,我们在家校共育上花了不少功夫、也做了不少文章、尝试了不
    少新的模式,包括:我写给家长的十封信,我们把家庭教育、心理学专家请到“博思”大讲堂,这些都是认真的,实打实的。本来我还计划了一些更大的动作,但是因为疫情等原因,没有成行,不过没关系,下学期我们接着干。我们把家校共育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就是希望把家长的积极性、可能性、主人翁意识调动起来,与我们一起形成教育的合力,否则学校、家里两张皮,学生花在应对不同话语体系的时间成本太高了,青春的过程也太不快乐了。我们*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区的前头,这种势头还要延续。
    这六个新常态,还说不上已经很完善很充分,但是曙光已现、星光点点。我认为,这种星光的最大意义不是学校怎么样了,校长怎么样了,而是我们老师的职业幸福力的意识苏醒了,大家开始全过程、多层次、多端口地享受教育的美好了,试着去品味那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创新动心的微妙与澎湃了。接下来我们就是要把这点点星光连缀成片、成篇,绘就出*作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名校的模样。
    二、展望*,*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
*年,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当前“双减”背景下,国家深入推进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2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