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四年级

《三国演义》中,七擒七纵孟获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故事,说的是诸葛亮南征时擒了孟获七次,又放回去七次,最后他心服口服,不再叛乱,我想能够称得上经典的东西,肯定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那我从这件事学会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四年级

1.做事情要有长远的规划和大局观

话说刘备去世后,就托孤给诸葛亮并让他继续匡扶汉室,诸葛亮先是让邓芝去当说客和东吴重修于好,和东吴好了之后,并决定要北伐,此时,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结连建宁太守雍闿一起犯境侵掠,可是,攘外必先安内,为了平定蛮兵,诸葛亮决定亲自南征,如果能擒得住孟获,那平定南蛮就指日可待了。

行军之际,马谡谏言:“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他的大意就是蛮兵久不服,虽然现在能打败他们,他日还有可能再次造反,不然,之后去北伐的时候,他们乘机来袭,可就来不及了。孔明听了,大为赞同,一拍即合,若要打败他们,则要“攻心为上”,要让他们彻底地心服口服认输,不再叛乱,所以才有后面孔明对孟获表现了极大的耐心和包容七擒七纵,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防止他们后面再造反,其实就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要解决后顾之忧,前期就要想的远一些,确实后面第七次捉了孟获之后,他心服口服,并且承诺子子孙孙都感恩戴德,不再叛乱。

不得不佩服孔明的深谋远虑啊!

回想到现实生活中,是不是我们在教育子女时,也要用这种长远的眼光来规划他们的未来呢,只有前期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从长远的眼光替孩子考虑事情,我想我们一定有静待花开的那一天。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四年级

2.要有愈挫愈勇的勇气

在敬佩诸葛亮每次作战都神机妙算,心思缜密,考虑周到,七战七胜之余,也惊叹孟获虽然失败了七次,但仍然坚持,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虽然失败了,也会也找借口和理由,但每次都重头再来,这种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精神真令人佩服。

回想我们在生活中,有的人高考失败两次,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从此就放弃了。

还比如说你想去应聘一个大公司的好职位,如果两次都没成功,你还会再争取第三次吗?

我想很多人应该都会放弃吧,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学习也是三分钟热度,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总能找到各种借口和理由,到最后却不了了之。

所以,虽然孟获也能找到借口和理由,但是他一直还在坚持,他没有放弃过,直到最后,他终于意识到了确实干不过孔明,才自己服输,心甘情愿投降。可生活中的事情,有的时候真的可以再坚持一下,就像宝宝姐文章中那个有问题不能写字的男孩,在他母亲,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下,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的那一刻,如果不是他妈妈的坚持,可能他还是个有问题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活在阴影下,可现在,他却被美国的一个高等学校录取,这可是他妈妈坚持带来的结果。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四年级

3.人生能有几次试错机会?

孟获与诸葛亮交战,每次被擒的时候,他总有理由:不是怪山僻路窄,就是怪他的弟弟和手下人,总之从来没有去怪过自己,总是把被捉的理由归咎于外因,从来没有反思过是自己的能力不行,我想一次两次也就算了,总要怪罪于别人可不好,为啥不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呢?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犯错了也正常,犯错了,总要去复盘一下,要知道是哪里错了,而不是找各种理由和借口,要反省一下不再犯错,学会及时止损,孟获七次反抗,其实也消耗了他很多兵力,光藤甲兵被烧死的都三万了,加上其他的可能更多了,如果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我觉得要及时抽离,及时止损,好的事情我们可以坚持,但有些错误,真的不可盲目去坚持,不然,那个成本和代价可大了。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我学会了什么作文400字四年级

想想生活在现在的我们,社会竞争压力很大,根本给不了我们多次试错的机会,所以,犯了错,先不要怪这个怪那个,而应该要学会复盘,及时止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以上,就是我从七擒七纵孟获中学到的,你又从中学会了什么呢?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