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词,豪放词创作?

豪放词,豪放词创作?

宋词的风格确实多样,可以分为婉约和豪放两种体裁。然而,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婉约是正统的词体,而豪放则是一种变体。东坡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他的词作既有诗的气质,又有文的风采,犹如天地间的奇观。苏轼被视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而贺铸则是苏轼和辛弃疾之间的过渡者。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苏轼之前词坛的作品,特别是《六州歌头》这一词牌的特点,我们会发现这种判断并不符合词坛的实际情况。

北宋初年的词作《六州歌头·项羽庙》中写道:“秦朝灭亡,刘邦和项羽崛起并争天下。驱使龙虎,征服天地。斩杀巨鲸,扫荡敌军。血染彭门战场,所见所闻,无不是战争的残酷。平定乱世,归还炎汉的统治。势如奔流,力量如洪水般汹涌。然而,战争结束后,士兵们散去,月光下的风景依旧。狂风急速吹拂着旌旗,深夜里的战鼓声不绝于耳。虞姬在项羽庙中相对而泣,倾听着楚歌的悲鸣。玉帐中的魂魄惊动,泪水盈盈。恨花无人赏识,心中的忧愁难以释怀。挥舞着雪刃,掩闭着泉扃。时机不利,骏马不前。陷入阴陵的困境,被追兵紧逼。喑呜声响彻天地,望着回家的路,忍受着隐忍的痛苦。功业堪称世间绝伦,成就留下了千古传世的记忆。建立了遗留下来的精神。江水静谧,水面冰冷,烟雾弥漫,古木凋零。派遣使者来到这里,追忆着痛苦的往事。胜败难以评判。”这首词歌颂了楚汉相争中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历史过程,作者慷慨悲歌,充满激情,词风凄凉激越,展现出与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作品不相上下的风度和神采。

关于《六州歌头·项羽庙》的作者,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刘潜(仲方)所作,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李冠所作。根据《宋史》的记载,刘潜与石延年同时活动,而石延年生于994年,卒于1041年,所以刘潜大概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活动的。另外,钱建状先生的考证表明,刘潜应该在1037年去世(《宋诗人刘潜卒年考》),而李冠约生于1019年,大约在宋真宗天禧(1017-1021)前后活动。而根据莫砺锋先生的考证,苏轼最早的编年作品始于熙宁五年(1072),他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则写于熙宁八年即1075年(《文体间的渗透——苏轼的“以诗为词”》)。所以,无论《六州歌头·项羽庙》是刘潜还是李冠的作品,我们都可以确定此词的创作时间远早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我们一直认为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穷塞主之词”,是苏轼豪放词风的先驱,但实际上这首《六州歌头·项羽庙》并不逊色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这首《六州歌头·项羽庙》并不是个例,北宋初年词风豪放遒劲的作品颇多。唐圭璋先生所编《全宋词》中收录了刘潜的两首词,其中一首是《水调歌头》:“夕阳映塞垣路,狂风吹乱貂裘。几骑飞驰猎游,深入黑山头。远眺平沙千里,只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马。隐约望见青冢,心中不禁生愁。汉天子,曾盛极,统治四百州。美人娇颜,深锁三十六宫秋。朝堂上有明智的贤相,边境上有善于谋略的将领,不输给宫中的美女。战乱之中也有欢乐,圣明的君主永远无忧。”这首词歌颂了昭君和番之事,笔力雄健,阳刚之气十足。

李冠之的《六州歌头·骊山》与刘潜同时代,却一直被人忽视。词中描述了杨贵妃的一生,描绘了她得意洋洋、倾国倾城的美丽,以及在“安史之乱”中的悲惨遭遇。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悲慨之情,风格雄浑而凄凉。词中写到:“凄凉绣岭,宫殿倚山阿。明皇帝。曾游地。锁烟萝。郁嵯峨。”这些描写展现了杨贵妃生活的豪华与壮丽。接着,词中写到:“忆昔真妃子。艳倾国,方姝丽。朝复暮。嫔嫱妒。宠偏颇。”这些描写展示了杨贵妃的美丽与受宠的情景。然而,词中也写到了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悲惨遭遇:“痛惜三春暮,委妖丽,马嵬坡。平寇乱,回宸辇。忍重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命运的无尽痛惜之情。词中以苍凉的风格,表达了作者对杨贵妃一生的悲慨之情。

北宋初年的词坛并不受婉约风格的限制,除了前文提到的几首作品外,还有其他一些作品也展现了不同的风貌。比如欧阳修的《浪淘沙》借咏杨贵妃独好荔枝之事,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裴湘的《浪淘沙》描写了雁门关的雄伟景观,透露出无限的历史兴衰之情;王禹偁的《点绛唇》表现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同时也隐含了人生失意的郁闷,风格清旷苍凉;潘阆的《酒泉子》十吟咏钱塘江潮水的磅礴壮观,赞叹弄潮儿轻松驾驭潮水的英勇无畏,传达出人定胜天的豪情;林逋的《霜天晓角》写词人对梅花的喜爱,歌咏的却是词人自己高洁的品格,抒写梅花独立尘俗的高洁,暗含着对自己高尚品质的自许;寇准的《阳关引》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境界宽广,风格豪放。王安石的词作至今有29首流传下来,多为深刻雄健、苍凉激越之篇,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称其“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龙榆生在《唐五代词选》中称其“笔力豪纵,不为妖媚语,一如其诗文”。我们现在普遍认为唐五代的《花间集》树立了词的创作范本,形成了词体“要眇宜修”的情感特质,但从北宋初年词的创作现状来看,《花间集》的影响并没有延续下来,北宋初年的词坛依然呈现出与唐代相似的状态。

《六州歌头》原本是一首雄壮的曲子。程大昌在《演繁露》中说:“《六州歌头》本来是一首鼓吹曲。近来有些人借用它的声音来吟唱古代的诗词,音调悲壮,又以古代兴亡的历史为主题。听到这首歌,会让人激动,与那些华丽的词句不同,真是令人高兴。”《旧唐书·音乐志》也说:“鼓吹本来是军队中的音乐,骑马时演奏。”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说:“鼓吹是在马上演奏的,用于军中。”明代杨慎在《词品》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六州歌头》本来是一首鼓吹曲,音调悲壮。又以古代兴亡的历史为主题,听到它会让人激动,与那些华丽的词句不同,真是令人高兴。六州得名,是指唐朝时西边的六个州,包括伊州、梁州、甘州、石州、渭州、氐州。这首词被宋代人广泛使用,用于大祀大恤等场合,都用这个调子。”清代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唐朝人多喜欢小令,《尊前集》中收录了唐庄宗的《歌头》一首,没有过多的变化,总共一百三十六个字,是长调的鼻祖。可惜不是很好。按照歌头是大石调,还有《六州歌头》《水调歌头》,都适合悲壮的音节,以古代兴亡的历史为主题,与那些华丽的词句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词牌《六州歌头》本身要求词作情感激烈,风格慷慨豪放。从句式上来看,《六州歌头》大量使用三言短句,语言简洁有力,这些三言句迅猛而有力地串联起来,形成了繁音促节的艺术效果,恰好能够表达急迫激昂、悲壮豪情的情绪。清代词评家沈祥龙说:“不同的词调具有不同的声情特征,有的和畅,有的苍凉,有的呜咽,有的妩媚,有的豪放雄壮。”尽管宋词并不完全依赖于宫调的声情,但北宋紧随唐五代而来,咏题与选调之间并未完全脱离,词调所规定的词的规模大小、句子的长短、平仄的差异、节奏的缓急,都会影响词的情感表达。因此,词的形式应该根据题材来决定,而不是刻意追求某种派别或风格。

就时间顺序而言,《六州歌头·项羽庙》最早产生于北宋初年,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产生于北宋末年,张孝祥的《六州歌头》(长淮望断)产生于南宋初年。苏轼在北宋中期将豪放词风发扬光大。从这些时间线来看,我们可能会得出贺铸受了苏轼词风的影响,并成为苏轼与辛弃疾之间的过渡者的结论,也可能会得出张孝祥受贺铸影响的结论。

然而,从《六州歌头·项羽庙》早在苏轼之前就已如此激昂排荡的风格来看,以及从《六州歌头》词牌本身的风格特点来看,我们不能简单地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结论实际上是主观臆断,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苏轼并非第一个创作豪放词的作家,范仲淹也不仅仅是北宋初年词坛豪放词的唯一先驱,贺铸的《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也并非完全受到苏轼的影响。文学体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丰富性与复杂性并不能被文学史家的主观逻辑所预设。

◎本文为作者许芳红所撰写,原载于《光明日报》。文章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8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