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篇)2023年深入学习特色思想专题党课学习讲稿

2023年深入学习特色思想专题党课学习讲稿
(6篇)
篇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郑重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我们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下面,我主要从七个方面来阐述这部分内容。
    (一)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经济建设是位于第一位的。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更多是希望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管理经验;那么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今天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我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获得了显著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国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精准扶贫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7000万人脱贫的路径实施图: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脫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脫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脫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这十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三)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12年门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发表讲话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的发展,我们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等各方面都有重大进展。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连续十年在中国开展的民调结果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满意度连年保持在90%以上。
    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不改。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凝聚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道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我们经常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人民立场。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现在,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党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第二条就是“坚持人民至上”。
    2021年8月,中宣部发布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明确指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逻辑和胜利密码。”来自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要让人民群众共享。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回顾过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国还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这些都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我国不仅为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还为世界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方面面作出贡献。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00多年来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学术性、学理性,还具有政治性。因此,我们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宣传思想领域最具标志性的一个成果,就是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网络、党管媒体,从根本上扭转了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动的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效扭转了在宣传思想阵地上党的领导被忽视、被淡化、被削弱的状况,有效扭转了党的主流思想、主导地位遭受侵蚀的状况,有效扭转了被动应付、反击不利的状况,有效扭转了网络上乱象丛生的状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梦激发了广大海外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学子归国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为他们搭建了许多桥梁和平台,促进他们积极学成回国,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归”潮。我们要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建设人才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我们相信,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
    2022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英文版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被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印度共产党(马)总书记西塔拉姆.亚秋里等政要摆在案头,也被脸书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视为必读书目。这本书,坦桑尼亚的执政党和政府高级官员人手一册,越南国家政治出版社为所有司局级干部配送一本。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为它专门作了长篇笔记,柬埔寨以国家名义为它举办专题研讨会,首相洪森还希望获得其电子版,以便在手机上反复阅读。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它为了解一位领袖、一个国家和一个几千年的文明打开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说,为充分理解当代中国所走的道路,我认真研读了两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主席的书籍清晰阐释了中国的政策,非常重要且发人深省。所有阅读过《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人,都不会对中共十九大取得的成绩感到惊讶,因为书中已经诠释了几乎全部重大议题,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新常态、小康社会、多边主义等。因此,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是一个可预见的国家。从中国身上,我懂得了“好朋友,是可预见的朋友”。
    从2017年到2022年的五年间,我们经历了许多重要时刻。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8年,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森林覆盖率增长到24.02%,沙化土地重点治理区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五)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六)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对外开放中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日益提高。
    (七)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落在了实处。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以及人民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新时代十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开创性的,实现的变革是深层次、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社会主义中国正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等方面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个明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决议》指出,“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这“两个明确”是在“八个明确”的基础上新增加的两条。同时,《决议》从十三个方面分领域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出“两个确立”重要论断: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已经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的丰富思想内涵。我们要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我们党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
    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我们是一定无往而不胜的,一定是有着光明未来的。
    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及其战略部署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国也制定了战略部署。比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更好地开创未来,满怀豪情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此过程中,我国要更加注重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的建设,推进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篇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维度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维度
    从政治维度上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首先,“两个确立”科学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根本的政治原则。确立和维护坚强的领导核心,创立和发展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最根本的政治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
    其次,“两个确立”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最宝贵的政治经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是我们党创造历史伟业的成功密码。“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党一百多年来的奋斗、特别是深刻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实践而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定的历史自信和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再次,“两个确立”是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最基本的政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迫切要求全党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把“两个确立”这个最基本的政治遵循落到实处,要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上来。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同时,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维度
    从历史维度上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增强历史自信,坚定战略自信,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个时期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从百年党史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1.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1945年,我们党制定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一致。党的七大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制定了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统一和团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2.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脫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4.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劾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二)大历史观与历史自信
    所谓大历史观,就是要立足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基于历史的总体性理解现实、把握当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明悟真理、提炼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大历史观,在历史全局中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的重大方位、伟大前景作出的战略研判。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必须把握好新时代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科学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及人类文明演进史之间的关系。
    增强历史自信,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态势。这其中要重点研究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释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形成的基本进程、逻辑机理、基本经验和发展规律,从而不断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1.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是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能够做到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关键在于始终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这同时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2.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在党和国家历史问题上正本清源,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抓住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达成清晰的历史认知,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真正坚定历史自信。
3.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是增强历史自信的根本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我们为什么要坚定历史自信,原因在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只有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才能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三)从历史视角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从民族复兴史视角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历史。中华民族5000多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割地赔款、生灵涂炭、积贫积弱。为了挽救空前的民族危机,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谋求中华民族的复兴,但最终都壮志未酬。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从此走上了在逆境中奋发图强、浴火重生的上升通道。1949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人民逐渐富起来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开始迈入“强起来”的新时代。
    从科学社会主义史视角看,自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来,马克思主义与当时的世界革命运动相结合,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强大社会主义阵营。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陷入低谷。30多年过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的同时昂首阔步进入新时代,续写着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
    从现代化史视角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一场深刻社会变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最早的现代化运动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其后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台,尝试了各种现代化方式和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取得空前成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正大踏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路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维度
    从理论维度上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阶段的理论成果,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原理论、基本观点论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及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为什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将其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又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四)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中国具体实际指的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通过“两个结合”,既能够有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能够有效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当中,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二是要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历史经验不断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吸收和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七)从理论维度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把握五个方面
1.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始终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实践一再告诫我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紧抓不放,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2.要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蹲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3.要清醒认识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
    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最根本的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
4.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付出更为艰巨、更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