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工作会议理论素材27篇

合集
目 录
一、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讲话(均为新闻整理稿)
1.在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
2.在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
3.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
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
4.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10
5.刘胜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19
6.广发宏观郭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大要点解读 22
7.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马君俊: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28
8.东南大学教授徐康宁: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31
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
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37
三、评论员文章
10.人民日报评论部: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43
11.人民日报评论员: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45
12.人民日报评论部: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47
13.新华社: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49
14.新华社: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53
15.新华社: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57
16.经济日报评论员: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61
17.经济日报评论员:
实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63
18.光明日报评论员:
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65
19.中国经济导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深层逻辑 67
20.中华工商时报:
激发新消费催生新投资 70
21.中华工商时报: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74
22.南方日报评论员:
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79
23.南方日报评论员:
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81
24.南方日报评论员:
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经济工作 83
25.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干字当头,走稳走实高质量发展之路 85
26.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稳”是大局“进”是方向“立”是方法 87
四、心得体会
27.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局长王俊寿:
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上海金融业落地生根 89

在吉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20日,新闻整理稿)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吉林全面振兴展现出新气象、新活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全省上下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结果,为实现“十四五”既定目标、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系统总结了今年经济工作取得的“风景这边独好”的显著成绩和新时代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重点任务,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为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规律、准确把握规律、遵循运用规律,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的硬道理,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协调为内生特点,以绿色为普遍形态,以开放为必由之路,以共享为根本目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打通优化供给和扩大内需结合的断点堵点卡点,形成产销两旺的发展态势。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吉林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高水平开放中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牢牢把握吉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吉林贡献。
我省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
展,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努力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精准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在转方向、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一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 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下大气力聚资源、引人才、落项目、建基地、抓配套、强结算,加快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二要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开展农业农村、 先进制造、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文化旅游、民生保障等“六大领域项目建设 会战”,实施招商项目落地攻坚、扩大民间投资攻坚、政府投资提质攻坚、投 融资体制改革攻坚“四大攻坚行动”;充分释放消费潜能,持续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模式,更好带动相关领域投资。三要全面深化改革扩 大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放开搞活,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 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五个合作”,切实增强社会活力和企业动力。四要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推动城市 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现代文明 向农村传播。五要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筑 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六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七要 积极防范妥善应对重大风险,聚焦重点领域,强监管、补短板、堵漏洞,牢牢 守住全面振兴安全发展底线。
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
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用好主题教育成果,有效解决实 际问题。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充分展现吉林振兴强劲势头。要用好“五化”闭环工作法,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 确政绩观,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蔚然成风。
当前正值年终岁尾,要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要统筹安排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全力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加强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让群众温暖过冬、温馨过节。要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在河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19日,新闻整理稿)
***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站位高远、思想深邃、视野宏阔、催人奋进,深刻阐述了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明年工作要求,始终保持做好经济工作的正确方向,以实际成效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今年是河北发展历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总书记两次视 察河北,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强大政治引领和科学行动指南。省委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党 员干部群众,满怀感激之情,铸牢忠诚之志,砥砺奋进,顽强拼搏,推动创新 驱动发展呈现新气象,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迎来新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成 效,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推进共同富裕迈出新步伐,灾后恢复重建取得 新进展,全省各项事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 看到,我省在经济运行、内生动力、风险防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挑战, 必须有效应对和解决。
一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收获了重要启示:坚持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河北发展的根本指引,不折不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引领,统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污染治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蓬勃生机。坚持把思想大解放作为发展大突围的关键之举,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改革、创新求变,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实践。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有力抓手,汇聚更多创新要素、优质资源和高端人才。坚持把调动干部积极性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完善目标量化考核,树立正确的工作导向和用人导向。坚持把末端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各项政策直达企业、惠及群众,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基层、提质增效。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全面贯彻***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 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 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 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 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 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河北篇章。
要切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科学务实谋划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基础上,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充分调动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要用足用好中央政策,谋划实施一批准备充分、投资效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强化系统观念、忧患意识,夯实发展基础,筑牢安全底线。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提振经营主体信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会议指出,要抓住用好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努力把中央支持政策转化为办好大事要事的实际成效。要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的重要要求,以开创性政策增强疏解内生动力,以更大力度创新培育产业链条,以高质量建设塑造现代化城市风貌。要牢牢把握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的重要要求,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要牢牢把握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要求,突出抓好房屋重建,加快建设防洪重点工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要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突破,扎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更加可视可感可行。
   一要坚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拓展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实施效果,深化科技特派团制度,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钢铁企业发展材料级产品,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要坚持用好内需市场,紧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商品,围绕智 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消费热点,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消费促进活动,更好发 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支持社会资本 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要坚持运用市场化思维,以改革举措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25条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四要坚持放眼全球谋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速外贸扩容提质,发挥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平台作用,精准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国际化招商,加快发展临港产业,不断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五要坚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深入开展消防、燃气、矿山、危化、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六要坚持面向城乡融合挖潜力,持续用力统筹城乡发展,开展县城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坚持不懈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
   七要坚持转思路扬长补短,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持之以恒降碳减污,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积极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风电光伏项目和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八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精心办好教育、就业、养老、托育、社保等社会事业,精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做好岁末年初工作, 强化重要民生商品和煤电油气运等保供稳价,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科学做好传染病防控。要高度重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确保群众 安全温暖过冬。
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扎实推动
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强化政治责任,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凝心聚力谋发展。要提高工作本领,强化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创新思维,解放思想求突破。要锤炼优良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良好精气神,切实提高执行力,真抓实干争一流。要全面从严治党,用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政治监督,强化正风肃纪,风清气正干事业,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全省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3年12月20日,新闻整理稿)
一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八八战略”20周年系列活动务实有效,深化了对“八八战略”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的信心和决心,经济运行稳进向好,创新改革开放势头强劲,共同富裕蹄疾步稳,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等重大赛会圆满成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建统领有效加强,推动浙江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是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奋发努力、攻坚克难的结果。
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把握发展的“时” 与“势”,紧扣新定位新使命乘势而上,直面新问题新挑战逆势而进,把握新 趋势新变化顺势而为,抢抓全球创新变革、国家战略叠加、宏观政策加力机遇, 提振信心、奋发有为,采取更加精准务实有效的措施,更大力度激发全社会创 新创业澎湃动力,更大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基层等增强活性、敢闯敢试,扎实 推进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真正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 当,不断开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新境界。
明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一年,也 是浙江“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再出发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责任重大、 任务艰巨。要紧扣“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新定位新使命,聚力抓好关键 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问题,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强力推进创 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 重大工程”,稳增长提质效、打基础利长远、除风险保安全,推动经济运行持 续回升向好,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浙江的“稳”“进” “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指 导性要求,系统推进、协同发力、抓好落实,夯实稳的基础,全力以赴稳经济、稳预期、稳就业、稳外贸、稳社会,以主动的稳、积极的稳、进取的稳不断巩 固扩大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旗帜鲜明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激发进的动能, 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使经济发展含金量 更高、驱动力更强、可持续性更显、共同富裕成色更足;提升立的实效,加快
构建有利于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增添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新发展格局。
要坚持政策聚焦稳增长,强化政策统筹,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 稳就业的政策,不出收缩性政策,迭代升级“8+4”经济政策体系,扩大有效投资,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着力扩大消费,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党 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把资金用在促进高质量发展“刀刃”上。要坚持创新 引领抓转型,聚焦突破性创新,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 推动“315”科技创新体系与“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效融合,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贯通、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上求突破,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在 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求突破,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建设、在完 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上求突破。要坚持改革开放增动力,进一步谋 深攻坚性改革和提升性开放,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 聚焦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牵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入实施“地瓜经济” 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 动摇”“三个没有变”,大力弘扬“四千精神”,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 把浙江民营经济金名片擦得更亮。要坚持共同富裕惠民生,以缩小“三大差距” 为主攻方向,稳就业促增收,优服务促均衡,保基本兜底线,集中力量抓好办 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活、扎实推动高水平 共同富裕。要坚持全面统筹强协调,强化区域一体拓空间、陆海统筹兴海洋、 城乡协同促融合,探索现代文明强文化,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 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彰显特色优势、全域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要坚持系统 治理保平安,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严控金融风险, 狠抓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平安,强化法治保障,着力构建大安全机制。
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全省各级党 委(党组)要切实扛起责任,以“强领导、硬作风、宽肩膀、真本领”不折不 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进一步树牢 为民造福的正确政绩观、构建全链闭环的责任体系、营造实干担当的浓厚氛围, 形成全省共担使命、共谱新篇、携手奋进、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以高度的使 命感责任感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在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书写浓墨重彩 的一笔。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详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势?此次会议围绕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释放哪些重要信息?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会后第一时间接受中央主要媒体采访,深入解读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应当前经济热点问题。
一、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明年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问:今年经济运行有何特点?如何看待明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答:***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今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明年经济形势作了深刻分析。我们理解,概括起来讲,今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一高一低两平”的特点,即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一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有机构和专家学者预测,全年经济增长5.2%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今年我国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二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降到5.2%左右、比去年低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3%。三是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进出口额同比基本持平,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有望维持在14%左右的水平。四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明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从国际看, 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纷争和军事冲突多点爆发。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据国际机构预测,明年世界经济和贸易整体上不如疫 情之前。从国内看,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 和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一些行业 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企业存在不愿投、不敢投现象;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化解多年积累的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风险需要一个过程。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机遇。一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有潜力的超大规模市场。随着社会预期逐步改善,高储蓄将逐步向消费、投资转化。二是 宏观政策会对经济恢复持续提供支撑。今年增发一万亿元国债,以及降准降息、
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释放,明年还将出台新措施,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形成叠加,有力推动经济恢复向好。三是政策空间仍然较足。我国物价较低,中央政府债务水平不高,加力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强大动力。我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不断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五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蕴含新机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消费加速转型,这些将催生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总的看,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问:会议提出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明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有哪些考虑?
答: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我们理解,工作指导上要把握好几点。
   第一,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要有力进取,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 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第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严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和额 度分配,合理扩大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要严格转移 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个表述有两方面新意,一是把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排在货币供应量前面,因为这一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紧密;二是把以往的“名义经济增速”改为“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这样可以更好统筹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目标要求,并强调价格水平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调控目标。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
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四,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比如,在化债进度、 补充银行资本、政府债券发行等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加强配合。会议 第一次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对加强政策协同 具有很强针对性。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强化预期管理,与宏观调控政 策同频共振,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三、“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问:目前我国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明显,明年如何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答:明年要加强需求侧管理,有效驱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 使生产能力有用武之地。必须统筹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 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并带动提升 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实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中, 提出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货币政策中,提出要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 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落实好这些宏观政策要求,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就能够有效扩大总需求,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是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明年要努力促进居民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和消费场景的投资。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方面潜力很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在政策上适当支持引导就能够释放很大的需求。要发挥好
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和重大项目建设。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三是积极稳定外贸基本盘,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要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要巩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信心,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支持外资企业继续“在中国、为世界”,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
问:今年以来我国吸引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外界炒作“外资撤离中国”。引资规模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未来走势如何?下一步有哪些举措更大力度吸引和用好外资?
答:受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持续低迷、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今年前10个月我国吸引外资规模同比下降9.4%,但金额仍处于历史高水平,特别是服务业、高技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加快,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增长32.1%,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9.5%,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荷兰等发达国家对华投资大幅增长。
   对于近期外资数据出现的波动,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地缘政治风险显著上升,一些国家推动产业和资金回流,出台涉华投资限制措施。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出台大力度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国际竞争愈加激烈。二是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疫情阻断了线下考察交流,造成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误读,影响了投资决策。三是随着国内发展阶段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低成本优势弱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比较优势变化发生梯度转移,这是经济因素决定的,也是正常的。
展望未来,我们吸引外资仍具备诸多有利条件。一是超大规模市场的吸引 力。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已有4亿多人,全球规模最大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些都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增长性强的国内市场,将为 各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很多外资企业表示,中国市场不是选 答题,而是必答题。二是完整产业体系的支撑力。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 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 产业配套能力和集成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三是新发展格局的聚合力。
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外资企业在联通国内国际循环、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方面发挥着独特的纽带桥梁作用,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利用外资是中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要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 资。一是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结合高水平经贸协议谈判,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开放,努力破除影响外资准入的隐性壁垒,保障内外资依法 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二是积极回应外资企业诉求,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促进公平竞争, 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三是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在近期宣布的单方面免签政策、互免签证安排、加快恢复国际航班等基础上,切实打通堵点,提升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便利化水平。
四、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问: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涵,怎样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答:***总书记近期到地方考察调研,多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 一步丰富了***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 践意义。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 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 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三点。一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用好新型生产工具,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赋能发展新兴产业。技术层面要补短板、筑长板、重视通用技术。产业层面要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前布局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开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具体而言,有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
一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营造鼓励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的战
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 聚集。三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激励企业加快数智化转型, 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四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 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真正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应用场景丰富和创新收益放大 的独特优势。五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六是扩大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具有全球竞争 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与全球企业和人才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
问:我们如何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答: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关部门和地方增强忧
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有效应对一些国家不断升级的遏制打压,科技和产业领域涌现了不少里程碑式成果。此次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我们所讲的新型举国体
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举国体制,既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 也要发挥好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要加快补上工业化基础、深层次积累等方面 的差距,不断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安全水平。
   二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脑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鼓励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动能,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三要凝练产业需求,优化创新体系布局。要根据产业的当下急需和长远发展需要,再凝练部署一批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不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进一步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体系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作用。要通过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
此外,备受关注的锂电池、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行业近年来发展比较快,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竞争力。要大力支持企业深度拓展国内、国际市场,推动优化行业技术标准,营造良好竞争环境,实现符合市场规律的优胜劣汰。
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政策落地力度
问:今年中央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目前落实情况和成效如何?怎样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
答: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随后,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形成了“1+N”政策体系。目前,这些政策举措正在抓紧落实落地,民营经济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进行部署,再次强调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要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加大政策落地力度,着力让民营企业可感、可及。
   一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推动民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实现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开展招标投标领域涉民企歧视专项治理,清除所有制打分等歧视性做法。推动健全民企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体制机制,破解民企融资难题。优化民企信用 修复和服务机制。在查办涉企案件和异地办案中依法维护民企合法权益。
   三是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动在重点行业建立公共研发平台,支持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大高端装备、智慧物流、绿色低碳等领域应用场景开放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环境,有效实现民营企业创新产品优质优价、创新者获利。
五、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问:我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中央提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明年政策侧重点 是什么?
答: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发展走向受到各方面高度关注。这次会议对做好明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房地产工作作出了专门部署。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着重把握好三方面内容:
一是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今年以来,各有关方面认真贯彻党中央决
策部署,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了首套房“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支持金融机构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效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仅11月份以来,工、农、中、建、交等五大银行向非国有房企投放开发贷款300多亿元,其中近两周投放了140多亿元。下一步,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做到不抽贷、不断贷、不惜贷,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切实加强预售资金监管,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完成。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防风险、稳市场的政策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抓紧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这是党中央根据房地产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部署。“三大工程”既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又有利于带动房地产相关投资消费,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目前,有关工作已经启动。下一步,要抓紧完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尽早推动一批项目落地实施,形成实物工作量, 见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次会议就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破解房地产发展难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 治本之策。要在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加快 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满足工薪收入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同时, 要针对房地产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为构 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奠定良好的体制基础。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转型期,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持续发展仍然有广阔的前景和坚实的支撑。随着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持续落实,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施,相信一定能够有效化解风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问:这次会议对防范化解风险做了哪些部署,如何防范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
答: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不久前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需要把握三方面的原
则:
   一是要统筹风险化解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债务风险高的地区要边化债边发展,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要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扩大利用外资。债务风险较低的地区要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快则快,特别是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要全面加强监管,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严格财政监管,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地方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方面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和非法金融活动,要及时出手,坚决打击。
   三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要善于盘活存量资产,抑制增量风险。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总的看,尽管当前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但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工作方法,风险仍是可防可控的,一定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刘胜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京举行。
会议最重要的就是八字箴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先说“以进促稳”。在足球比赛中,一方进攻,一方防守,防守的一方总是被动、险象重生。相比之下,进攻方更加主动。经济政策也是如此。如果总是等到出了问题和风险再去补救,终归是被动和疲于应付的。如何“以进促稳”? 首先,政策要有前瞻性,要治“未病”,政策要走在市场预期的前面,力求超预期。要做到这一点,政府部门要高度关注经济运行真实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判。
再说“先立后破”。中国成语中有“不破不立”、“大破大立”等词汇。 毛主席提出的“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讲的就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要提出“先立后破”?因为“破”指的是淘汰不好的东西,这往往意味着“紧缩性效应”,破的东西多了,经济就难以承受。举例来说:治理污染是破,打击腐败是破,房地产三条红线是破,“去杠杆”也是破……我们追求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淘汰“旧动能”、“旧模式”,不破不立。
但是过多的“破”会带来阵痛和经济下行冲击。怎么办?要先立。“立” 就是创造新的动能。如何创造?只有靠改革,改革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何以解忧?惟有改革)。为什么提出这八个字?和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有关。会议指出: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的确,经济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为改革开放的实践作证明的。只有经济搞好了、就业稳定了,社会才能安稳,这是硬道理。
虽然美国对中国的发展上下其手,小动作不断,但中美之间经济竞争依然是主线。中国必须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把经济发展好,才是反
制美国遏制图谋的最佳方法。会议又说:
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满满的紧迫感。
接下来,要分析如何进、如何立?会议提出几个关键:
   1.“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面对有效需求的不足,政府支出可以创造需求,此乃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要义。目前,能够“加力”的只有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受疫情支出、土地出让金下滑、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 一些地方债务压力山大。“提质增效”,指的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给定基建 投资回报率下滑的格局,财政支出应该把促消费作为发力点。建议以10万亿力 度发放消费券。10万亿消费券通过乘数效应可以繁荣经济、提升税收,政府的 实际赤字不会增加大多。更重要的是,市场信心会为这样的大手笔而被瞬间激 活。
   2.“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1-9月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高达94.8%。消费不足,会影响实体经济盈利,进而抑制投资;投资不足,就业机会减少,消费也没信心。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作为“五六七八九”的民企信心不稳,是经济最大挑战。今年出台的“民营经济31条”是稳民企的开始而非结束。稳民企,必须 靠实实在在的举措,要有干货,真正改善民企的市场准入、融资和方向感预期。
   4.“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房地产已经步入”存量时代”。 未来的重点,不是继续盖商业性住宅,而是要聚焦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这 两大痛点。这样,才可以缓解房地产供给与需求的错位,让更多的人能“居者 有其屋”。在这方面,新加坡经验尤其值得借鉴(“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加坡 房地产,很神奇又很简单)。
在“破”的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地产调控。过去几年,房地产调整力度过大、过猛,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防止失控,防范系统性风险。长期看,房地产是个大麻烦,但短期内依然是国民经济支柱。这个柱子倒不得。如何区分长期和短期,这是个艺术。中国很多古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欲速则不达;人无
远虑,必有近忧;毕其功于一役 中国的确需要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但
必须先通过“立”找到新的增长点,才能“破”掉房地产这个旧动能。会议指出: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稳”字呼之欲出。
在“破”的方面,会议还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这一点也很重要。企业预期的形成,来自对各种信息的综合,也包括大量非经济政策。笔者建议:对“民企退场论”这样的错误观点,要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和澄清,以免让谣言持续发酵,造成难以弥补的伤痕。
国家安全很重要。对国家安全方面的政策、案例,要保持高透明度,及时澄清误解,避免影响外资安全感。
关键在落实。一次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防止低级红、高级黑。会议指出: 要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落实的关键在于人。管理的本质是激励。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一手胡 萝卜一手大棒。要以“正向激励”(胡萝卜)为主,才能营造积极作为的氛围。会议指出:要敢作善为抓落实,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多次遭遇冲击、挑战。每次,改革开放都是重振 经济的不二法门。中国经济在创新、消费、城市化方面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经济体制依然存在巨大的改革空间。只要我们能以坚定的决心落实十八届 三中全会提出的336条改革,中国经济就不会成为“下一个日本”,就能做到“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九大要点解读
广发宏观郭磊
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关于会议精神,我们学习理解如下:
会议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关键词一是“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二是“高质量发展”,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三是供给侧与需求侧协同,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四是改革开放,会议指出“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五是统筹发展与安全,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一系列表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目前政策总的框架。
   会议认为,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 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 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持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 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 质量和水平。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 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必须坚持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更多资料vx:xx整理,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 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 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 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会议对2023年的定调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认为2023年“经济回升 向好”;在上述两个判断的基础上,会议探讨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的问题,指出“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困难和挑战除了 “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之外,还包括“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这一点隐含的政策指向值得进一步关注。但会议同时指出,综合起来看“有利 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会议认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 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 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要增强忧患意识, 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 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关于明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具体工作要求上,除政治局会议所强调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之外,会议进一步指出“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即正向激励的政策为主。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这一表述意味着在准财政工具上存在一定想象空间。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 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 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 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 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 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 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 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关于财政政策,除了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之外,会议强调“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是否对应财政空间扩大有待于继续观察确认;一个增量细节是“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这一导向逻辑上可以发挥专项债更大的杠杆效应;关于货币政策,会议指出“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我们理解主要是短期内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按照“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则货币供应就会明显较低;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意味着如果GDP目标是5%、通胀目标是3%,则货币供应量增速可以在8%左右,这是一个符合货币政策“稳健”特征的、较为中性的标准。除财政货币政策之外,会议还提出要“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这一点进一步凸显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逻辑。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 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 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 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 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 光明论。
在产业政策上,会议强调的思路是技术引领产业趋势,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提到的领域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
在扩大内需的政策上,会议强调的是“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在传统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以及消 费品以旧换新。在新型消费领域,特别提到了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简单来说,政策重点就是耐用消费品+新型服务类消费。此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助于资本开支需求,后续细则值 得期待。在民生部分,会议指出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 济”,下一阶段人口政策也可能会带来一些政策红利。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关于房地产,除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加快推进“三大工程”外,会议还指出要“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明年可能是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框架成型的关键年份;关于地方债,会议指出“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做出更大贡献”,意味着化债期间部分省份在政府投资上可能会存在一些短期约束。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民企,会议强调“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这意味着后续在民企相关领域会有政策红利。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 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 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 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 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会议进一步强调,“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 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 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 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这些表述 也可显示出对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视。后续关注GDP目标、广义财政空间、三大工程的政策框架及落地节奏,以及明年一季度货币供给基准增速等一系列变量。
会议指出,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要讲求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抓住主要矛盾,突破瓶颈制约,注重前瞻布局, 确保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加强协同配合,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假设风险: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变化超预期,稳增长力度超预期,出口好转超预期,地产调整压力超预期,海外加息影响超预期,海外经济出现超预期衰退,海外补库存斜率超预期,国内保障房建设力度超预期。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 马君俊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对做好经济工作重要经验及时 进行总结,提出“五个必须”的重要要求,深化了对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 认识。其中,摆在第一位的,就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 长。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论断。
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
***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变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但同时,随着发展阶段和条件的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也日益显现。党的十九大根据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重大变化,经过充分论证,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主题。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进一步明确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对经济的要求,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只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更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始终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 才能在经济总量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把蛋糕做大的同时把蛋糕做好。
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团结带领
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其中,“质”是指经济发展的结构、效益;“量”是指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质的有效提升是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动力,量的合理增长是质的有效提升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毅前行,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三、高质量发展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保证
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 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质上就是发展质量不高。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
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 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科技新变化、人 民新需要,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从“有没有” 转向“好不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只 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更 好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扎实的进展,让现代化建设成 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高质量发展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也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由大向强、将强未强之际往往是国家安全的高风险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并将其写入党章。
发展和安全是两件大事。发展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赓续 绵延的根本支撑;安全解决的是保障问题,是确保国家和民族行稳致远的坚强 柱石。发展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是解决安全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就是最大的 安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是要办好 高质量发展这件大事。只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把国家和民族发展 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只有坚 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发展安全性主动权, 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有效防 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重要支撑。
总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只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东南大学教授 徐康宁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引领中国经济的风向标,格外引人关注。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此时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有承上启下、把向定调的特别意义。会议紧扣当前经济形势,聚焦高质量发展,有不少新提法和新要求, 是指导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遵循依据。
一、深化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经济发展有其内在的自身规律,深刻把握不同时期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前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必须”,深化了 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加以深入学习和领会。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就的经验总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在新时代,发展要有新的追求和更高的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与“发展是硬道理”一脉相承,对新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坚持高质量发展列为“五个必须”之首,突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这个首要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推进经济工作,都应锚定高质量发展不动摇。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实践 证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主要着力点,体现了 创新发展的理念。实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 可以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推进,增强协同效应,既增加有效供给,为市场提 供更多适应需求变化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又有力扩大有效内需,充分发挥我 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更大空间。这是加快构 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新举措,有利于国内国际循环的相互促进和水平提升。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是推动一切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仅要坚持改革和对外开放,而且要把改革朝纵深方向推进, 突破一些深层次的体制障碍和制度瓶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的
开放型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亟待释放生产力的时期,需要凭借改革突破 重围,走出一条新路;物质技术基础已经比较雄厚、迈向基本现代化的新时期, 仍要紧紧依靠改革获取新的发展内生动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对外开放 的境界和水平,则可以拓宽做好经济工作的国际视野,在向世界学习和加强国 际合作中提升发展的质量。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这是基于新的时代背景, 充分考虑严峻的内外部环境,面对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对统筹高质量 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及实现二者动态平衡做出的精辟阐述。我国是一个大国,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发展中要时刻保持安全的思维,增强忧患 意识、居安思危,守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事关经济安全大局的 底线。同时,要以高质量发展化解经济工作中出现的风险,把握化险为夷、化 危为机的战略主动。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所有的经济工作都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崇高使命来展开。以“最大的政治”为统领,保证了长期聚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中国的发展道路,落在现代化的目标上,必须建成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强盛和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
“五个必须”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是新时代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新升华。充分掌握这些规律性认识,对于推进高质量发展,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具 体变成美好现实具有重要意义。
二、把握好稳与进、立与破之间的辩证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12字的工作方针,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强调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统筹经济发展中的质量和速度这两个关键维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并根据新的形势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求稳、先立后破”,是对“稳”与“进”“立”和“破”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在提法和要求上透出新的意涵。
“稳”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前提,是“进”的基础,“稳中求进”体现了大 局观。没有经济发展大局的“稳”,“进”也就无从谈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要努力稳住经济回升向好的大势,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
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经济走势落在预定的增长区间内,从而为“进”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进”强调的是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一句话,就是要在提升质量上积极进取,体现的是发展方向。不能只稳不进,更不能回到发展的老路上,追求不讲质量的规模与速度。要通过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有力促进稳中向好的局面不断得到巩固,使稳增长的势头与提升质量的方向保持一致。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先立后破”,强调了处理好增强与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化改革中要建立的新制度、新做法、新安排,要大胆去试去闯,激活新的生产力。对于原有政策的调整,原有生产力的调控,要把握好时间节奏和一定的度,以培育壮大增量来调整优化增强。具体到产业布局和结构优化而言,要以最积极的态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繁荣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产业不是简单的调整压缩,更不是一弃了之,而是要用先进技术加以改造提升,并以合适的节奏调整优化。世界上没有真正的低端产业,只有低端和落后的技术。总之,要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新旧动能转换也要坚持先立后破。
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有专门的提法。会议指出,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 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充分阐明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与新质生 产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突出了重大新技术在发展新 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生产力。在工业经济时代,大机器、石油、电力以及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如今在数字经济时代,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数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产业变革加快演进,生产力呈现出新面貌、新本质,纳米级甚至更小的芯片、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等更加前沿的技术成为当今时代生产力的代表。在新的时代, 传统生产力要得到继续发展,提升发展的质量,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赢得战略先机。
从特征上看,新质生产力一是代表了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力中的技术含量显著增大;二是标志着发展的新动能,创新驱动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三是生产力不断以新的模式来展现,产品和服务
的价值创造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数据不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113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