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鲁芝传翻译,晋书鲁芝传原文翻译及注释

1、不甘后宫 贾南风谋诛杨骏

公元290年4月己酉日,晋武帝司马炎病逝于含章殿,太子司马衷随即继位,改年号为永熙,大赦天下。因司马衷死后谥号为“惠”,后世称晋惠帝

即位当天,司马衷尊原皇后杨芷为皇太后,立原太子妃贾南风为皇后,以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揽朝政。

杨骏就此成为西晋王朝实际掌权人。

司马炎病逝当天,杨骏就住进了司马炎生前所住的太极殿,还布置了一百名虎贲卫士贴身保护自己。此后杨骏寸步不离太极殿,哪怕后来送司马炎灵柩出葬时也只是做做样子,送到太极殿外即止步而回。

司马炎死后,抚军大将军、汝南王司马亮非常恐惧,担心被杨骏加害,不敢入宫哭祭,只在宫外司马门大哭了一场,然后带着所辖禁军驻扎到洛阳城外避祸,以免留下把柄遭杨骏算计。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诬告司马亮在城外集结军队,准备杀入城内讨伐杨骏。

杨骏大怒,通报太后杨芷,让司马衷下诏给正在城外督造司马炎峻阳陵的司空石鉴、中护军张劭二人,让他们立即率领各自军队攻打司马亮。

张劭是杨骏外甥,非常配合,接到命令后马上找到石鉴,要合兵一处即刻发兵。可石鉴却不紧不慢,以需要了解军情为由,只是派人前往司马亮军营打探,没有贸然出兵。

石鉴之所以这么做,史书没说原因,估计是因为石鉴了解杨骏,知道杨骏和司马王日后必有一战,谁胜谁负难以预料,所以不急于站队。

司马亮很快得知杨骏要派兵讨伐自己,便问廷尉何勖该如何应对,何勖道:“如今朝野上下都归心于汝南王您,您不去讨伐别人难道还要等着别人来讨伐吗?”。

何勖在晋书里没有传记,背景资料几乎空白。

司马炎病重期间曾下诏让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虽然诏书被杨骏私藏,并未发出,但消息还是走漏出去,很多人都知道司马亮本应是辅政大臣。满朝文武不服杨骏的大有人在,何勖意思是只要司马亮肯当出头鸟,振臂一呼,势必会有很多人响应,尤其是那些司马王们。

可司马亮胆子太小,思来想去不敢出兵,最终卷起铺盖连夜逃到许昌,杨骏便未再追究。

早前司马炎曾让司马亮出任大司马、都督豫州诸军事,镇守许昌,后来因病情忽然加重,又让司马亮留在京城辅政,所以司马亮选择逃到许昌也算是正常赴任。

司马亮一走,杨骏最大的对手没了,心里非常高兴,但这却让他两个精明强干的弟弟发起愁来。

为了缓和杨家和宗室关系,杨骏弟弟杨济和杨骏另一个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力劝杨骏将司马亮召回京城委以重任,以此收买人心,杨家方能久长,不宜大权独揽。

正在兴头上的杨骏根本听不进去,这一天杨骏等了很久,哪里舍得放手。

杨济无奈之下找到好友、尚书左丞傅咸倾诉:“如果我大哥肯把大司马(即司马亮)召回京城,然后主动回避让权,这样才能保全我们杨家。可惜大哥不听,杨家估计很快就要完了”。

傅咸答道:“宗室和外戚需要互相制约,权力平衡方能使政局安宁,所以只需把大司马召回京城,共同主持朝政即可,太傅(指杨骏)不需要刻意退避”。

杨济听罢又赶紧找到侍中石崇,让石崇把傅咸的话转给杨骏,可杨骏仍然不听。

不过杨骏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官员和百姓中威望不高,于是借着司马衷新君即位,下诏重赏群臣。文武百官全都进爵一级,参与武帝丧事处理的官员更是进爵二级,两千石以上还没有封侯的官员则全都赐爵关中候,同时下令免去全国百姓一年租赋。

看着是件好事,可不想却遭到大批朝臣反对。左军将军傅祗对杨骏说:“臣从未听说先帝还未下葬就给群臣论功行赏之事”。

侍中石崇和散骑侍郎何攀也共同上表:“陛下入主东宫二十余年,如今继承大业乃顺理成章,可对群臣的赏赐却比先帝称帝,甚至比平灭吴国时还要重,这是轻重不分。我大晋将来万世无穷,如果照这么赏赐下去,有一点小功就加官进爵,那么几代之后,朝野上下将人人都是公侯”。

杨骏本想笼络人心,不料弄巧成拙,被认为是赏罚无度。

按惯例,新君继位当年要延续先帝年号,次年再启用新年号。可杨骏不懂,让司马衷一上台就直接改了年号,导致大臣议论纷纷,认为违背礼制。杨骏这才觉得不妥,又赶紧下令撤销新年号,还专门叮嘱史官把记在国史中的这段史实删掉。

在满朝都是大儒,连武将都是文学家的西晋,肚里墨水不多,靠国戚身份上台的杨骏刚掌权闹出这么个大笑话,哪里还有威信可言。这也说明杨骏不得人心,否则不至于无人提醒,等着看杨骏笑话的大有人在。

眼看着哥哥领着杨家往不归路上一路疾驰,杨珧和杨济心急如焚,此后又多次归劝杨骏适当放权,多让宗室尤其是司马亮参与政事,最终反倒招致杨骏怨恨,受到冷落。“骏弟珧、济并有俊才,数相谏止,骏不能用,因废于家”(《晋书.列传第十.杨骏传》)。

杨骏好友,冯翊太守孙楚也写信规劝,内容非常直白,告诫说历史上没有一位异姓权臣能善终,让杨骏赶紧分权,否则灾难很快降临。

弘训宫少府蒯钦是杨骏表弟,两人少年时亲密无间,无话不说。杨骏掌权后,蒯钦多次直言冒犯杨骏,丝毫不留颜面。杨珧和杨济都担心杨骏对蒯钦下手,劝蒯钦克制,可蒯钦却说:“杨文长(杨骏字文长)虽然做事昏聩,但还知道不能随便杀一个没有罪的人,他只能疏远我,我若真被疏远就可以避免和他一起遭祸,否则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夷灭三族”。

原来蒯钦是为了自保。

可怜杨骏,西晋首位权臣当的这叫一个尴尬,弄的众叛亲离,最后演成了独角戏。没有精钢钻却硬揽瓷器活,这种人在需要高智商的权力之争中不可能有好下场,杨骏命运早已注定!

不过杨骏虽身在祸中却不自知,无冕之王做的不亦乐乎。

公元290年八月,壬午日,杨骏借司马衷之口下诏立广陵王司马遹为太子,其生母谢玖被册立为淑媛。同时以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卫尉裴楷为太子少师,吏部尚书王戎为太子太傅,前太常张华为太子少傅,卫将军杨济为太子太保,尚书和峤为太子少保。

这其中没有一位司马王。

这几个月里,备受排挤的司马王们心里怎么想咱不知道,史书也没明说,但肯定愤愤不平。司马家族花了三代人打造的江山,现在却由异姓掌控,谁能咽得下这口气?

但是,愤怒归愤怒,这帮老爷们没一个敢当出头鸟,最先对杨骏下手的却是一个女人。

没错,就是贾南风!

从十五岁嫁给司马衷算起,贾南风当了整整十八年太子妃,如今媳妇熬成婆,做了一国之母。这位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本想着能在傻丈夫背后垂帘听政,到头来却只能在巴掌大的后宫里耍耍威风,还得看太后杨芷的脸色。

贾南风唯一能做的就是故技重施,把淑媛谢玖打发到一处离宫居住,让他无法和儿子司马遹相见,除此外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杨骏每天在太极殿发号施令,心里那叫一个嫉恨!

不知何时,贾南风决定发动一场政变,铲除杨骏一党。

不得不佩服这个女人,要知道,贾南风只是一个久居深宫的女人,从未干政,虽然贵为皇后,但掌握的资源并不多。而杨骏则完全不同,司马炎在世时三杨就已辅政多年,党羽遍布朝野。

所以,除了胆量,实在想不出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贾南风决定要扳倒杨骏这个大树。

且看这个女人如何一步步实现目标。

政变这种大事,贾南风必须得有帮手。

寺人监(宦官,太子近臣)董猛在司马衷还是孩子时就侍奉司马衷,后来被贾南风发展为心腹,跟随左右。贾南风让董猛暗中观察,秘密联络那些反对杨骏的人。

杨骏虽然缺乏政治头脑,但对个人安危却非常重视,除了把皇帝司马衷身边近臣都替换为自己人以外,还陆续把守卫皇宫的禁军主要将领也逐一换成心腹,这让活动范围仅限于皇宫的董猛似乎无从下手。

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董猛很快就物色到两个人,在宫里担任殿中中郎的孟观和李肇。

殿中中郎是守卫皇宫的禁军中下级将领,级别在殿中将军之下,同时也负责皇宫与外界的联络。也就是说,只要理由合适,殿中中郎就能进出皇宫,这点非常重要。

“殿中”在两汉魏晋时期特指皇宫中的一块区域,整个皇宫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如“禁中”“殿中”“宫中”等,殿中中郎就是守卫“殿中”这块区域的禁军将领。

细心的董猛很快发现,因为孟观和李肇都是中下级将领,入不了杨骏法眼,经常被杨骏随意呵斥和奚落,二人本就对杨骏不服,因此更加嫉恨,私下常常流露出对杨骏的不满。

贾南风便让董猛找机会跟孟观、李肇二人搭上关系,开门见山说要一起除掉杨骏,二人当即应允,没有丝毫犹豫。

贾南风的后党就这样初步形成,不过就靠这几人显然无力发动政变,还得设法借力。

满朝文武谁最看不惯杨骏专权?谁又最有能力摆平杨骏?

当然是那些司马王了。

司马炎在位时给这些藩王不断放权,不就是为了这个时候能发挥作用吗?杨骏想做司马懿,可司马王并非当年的曹姓王。

这些司马王里,贾南风最先想到的自然是汝南王司马亮,道理前面都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贾南风让李肇找了个借口赶往许昌,面见司马亮,商议一起联合其他司马王带兵进京诛杀杨骏。司马亮听说来意后,一拍胸脯,大义凛然:“骏之凶暴,死亡无日,不足忧也”(《晋书.列传第十.杨骏传》),这个杨骏凶残暴虐,很快就会灭亡,根本不值得担心。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司马亮都说了自然会灭亡,那又何必再费劲动手呢,坐等就行。所以司马亮表示只能精神支持,要出人可不行。和当初逃回许昌一样,司马亮还是因为胆小懦弱,不敢举兵,生怕掉了脑袋。

贾南风没想到司马亮是块提不起的豆腐,无奈之下让李肇途中改道,去荆州找楚王司马玮商量。

司马玮是司马衷异母弟弟,司马炎第五个儿子,此时刚满20岁,做事果断,早先被司马炎任命为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荆州,拱卫中央。

司马玮年轻气盛,早就看不惯杨骏掌了自家大权,双方一拍即合。

贾南风让司马玮设法率军入京,入京后贾南风即在宫内发动政变,两人里应外合。

说干就干,司马玮立即上表朝廷请求入京,为确保计划成功,司马玮还拉上了淮南王司马允一起进京。

司马允是司马玮弟弟,司马炎第九子,比司马玮小一岁,封地淮南国地处扬州,早前被司马炎任命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江扬二州诸军事,坐镇扬州。

杨骏平日就忌惮司马玮勇猛刚锐,又握有兵权,早想把他调入京城放在眼皮底下看管起来,只是一直没有合适机会。这次见司马玮主动要求进京,杨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骏素惮玮,先欲召入,防其为变,因遂听之”(《晋书.列传第十.杨骏传》)。

洛阳城内,贾南风和孟观等人早已商议好行动方案,只等司马玮入京。

说到这里,有个细节史书并没有交待。

司马炎在世时让各司马王遍布天下坐镇四方,镇守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当然是握有兵权的,贾南风也正是看重了这点,让司马玮带兵入京。但杨骏显然不会同意司马玮带兵,司马玮究竟如何顺利把兵带入京城而不让杨骏起疑心,这点非常关键,史书却没有说明。或者说,司马玮这次并没有带荆州兵进京,而是到了京城后调动了禁军,但禁军是在杨骏掌控下,司马玮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此次政变很多细节因为史书没有交待,后人也无法弄清楚细节。

公元291年3月,楚王司马玮和淮南王司马允经过长途跋涉后进入京城洛阳。

此次司马玮入京看似寻常,但实际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历史事件,包括司马玮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次入京对西晋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更不可能想到对中国的历史会有怎样的影响。

事实上,司马玮这次入京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涉及规模最大,影响力也最大,同时也最为著名的一次皇家内讧“八王之乱”由此拉开序幕!

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长达数百年的乱世由此作为开端。

2、辛卯政变 八王之乱始开端

贾南风将政变时间定在三月辛卯日夜。

此时杨骏独掌大权已满一年,渐渐失去戒心,因为很多大臣不满杨骏长期居住在太极殿,杨骏自己也觉得有些不合适,于是后来又搬回杨府。杨府就是以前曹魏末期草包权臣曹爽的宅第,这寓意最是恰当不过了。

公元291年3月,辛卯日,夜。

行动开始。

贾南风先命孟观和李肇二人率各自禁军进入太极殿,将杨骏的人全部抓住,主要目的是控制住晋惠帝司马衷。随后贾南风让司马衷下诏,内容是太傅杨骏预谋造反,废除一切职务,仅保留侯爵回家养老,京城内外立即戒严。“及玮至,观、肇乃启帝,夜作诏,中外戒严,遣使奉诏废骏,以侯就第”(《晋书.列传第十.杨骏传》)。

杨骏外甥、司马衷贴身近臣段广自知大事不好,被带走前冲司马衷大喊:“陛下,杨大人受先帝之恩甚重,一直竭尽全力辅佐陛下,且杨大人独身一人,没有子嗣,哪有造反的道理?愿陛下详查”。

司马衷看了眼段广,一言未发。

随后孟观和李肇拿着诏书杀奔杨府缉拿杨骏,为确保成功,贾南风又命东安公司马繇增率四百殿中军前去协助。

楚王司马玮的任务是率军驻扎在司马门,静观各方动静,根据情况随时做出反应。司马门是皇城南门之一,阊阖门也是南门。

贾南风这次政变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直到孟观等人冲出皇宫,杨骏这边才得知消息,惊慌失措地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主簿朱振献计:“变乱发生在宫内,这必是贾后伙同阉党所为,目标就是大人您。当务之急,应火烧云龙门以制造声势,然后打开万春门,调太子东宫卫兵和外营士兵,然后由您带着太子一起杀入宫内诛杀奸人。那些叛乱的殿中军一旦受到震慑,必会斩了奸人送给大人,变乱自然平息” 。

云龙门和万春门都是当时洛阳皇宫的东门,在太极殿东边不远处,魏明帝曹叡在位时花巨资重新修建了云龙门。

这原本是很好的主意,贾南风既然控制了皇帝,那杨骏就控制太子,把太子攥在手里起码师出有名,毕竟杨骏还控制着大部分禁军,加上驻扎城外的外营士兵,连同太子东宫的卫兵,完全可以一搏,调度的好翻盘机会很大。

可杨骏天生怯懦,住着曹爽旧居,和曹爽一样不过是个草包,大事临头却乱了方寸,不敢拼死一博,还很可笑地来了一句:“魏明帝造此大功,奈何烧之” (《晋书.列传第十.杨骏传》),当初魏明帝花巨资好不容易修了这座宫门,何必一定要烧了呢?

临危方显本色,主子如此无能,底下人谁还愿意跟着送死?

侍中傅祗一看不妙,赶紧对杨骏说:“大人,我和尚书武茂先进云龙门探查一下宫里到底什么情况”,说完作了个揖,不等回复转身就走。一旁的武茂还没摸着头脑,呆坐不动,傅祗上前悄声说:“君难道不是天子之臣吗?如今皇宫内外隔绝,不知天子所在,你怎能安心在此安坐?”,武茂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跟着傅祗离开了杨府。

出门前傅祗又回头冲剩下的人说了句:“这宫里不能没人照料啊!”,一句话点醒了许多人,于是众人也都各找理由作了鸟兽散。

杨骏心腹,左军将军刘豫正在街上巡逻,听说宫里发生变乱,担心杨骏安危,立即带兵赶往杨府,快到时遇到右军将军裴頠(péi wěi),便问杨骏是否还在府里。裴頠骗他说:“刚才我路过西掖门时正遇到太傅,见他正带着两个随从乘着一辆素车慌慌张张地往西去了”。素车就是丧车,灵车,裴頠的意思就是杨骏已经微服潜逃了,而且很狼狈。

刘豫信以为真,知道大势已去,忙问:“那我该去哪呢?”,裴頠答道:“应该去廷尉”。意思就是你赶紧去主动自首吧,说不定还能保住一命。刘豫果真就去廷尉自首,不过后来还是被处斩了。裴頠则被贾南风下诏兼任左军将军,驻扎万春门。

裴頠出身河东裴氏,是前司空裴秀的儿子,也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因这次政变有功,爵位被升为武昌候,不过裴頠申请转给了自己儿子。

傅祗在政变后被升为河南尹,还未赴任就又被升为司隶校尉,爵位本应封郡公,但傅祇坚决辞让,后改为灵州县公。

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的杨骏却已无人可用,孟观李肇带着殿中兵很快包围了杨府。

孟观一边命人四处纵火,一边派人登上院墙四角的高楼,站在高处往杨府射箭。杨府士兵被团团围住,无力突围,很快就被消灭殆尽。

孟观等人冲入杨府,在一个马厩里找到了浑身污垢的杨骏。士兵根本没有犹豫,举起长戟直接将杨骏刺死。“骏逃于马厩,以戟杀之”(《晋书.列传第十.杨骏传》)。虽然诏书上写明只是将杨骏罢官,但那只是给外人看的,孟观等人暗中接受的命令却是格杀勿论。

杨骏遗体后来就一直躺在马厩里,无人敢收尸,数日后,杨骏门客,巴西人阎纂才冒死将杨骏尸体收敛下葬。巴西是指巴西郡,今四川南充市一带。

司马炎病逝后这场争权夺利的大戏里,头一个登上舞台的杨骏,在仅仅只做了一年权臣之后便惨淡谢幕。又一个何进、曹爽之辈,能力不足还总喜欢站在高处,早早倒下也在意料之中。

杨骏被杀后,李肇又奉命搜查杨府,将杨骏所藏的诏书等信件全都焚毁。这是贾南风特意叮嘱的,不想让司马炎临终前任命杨骏为辅政大臣的诏书流落民间。

杨骏虽死,但政变并未结束。

当晚,司马繇、孟观等人奉贾南风之命连夜对杨骏余党赶尽杀绝,全都夷灭三族,一个不留。手段之狠毒,行动之迅速,令人瞠目结舌。不过这种事不用贾南风刻意叮嘱,司马繇也会干的很起劲,司马家族的人,哪个不恨杨骏。

杨骏弟弟杨珧、杨济,外甥张劭、李斌,心腹段广、刘豫、武茂、散骑常侍杨邈、中书令蒋俊等等,大批杨骏族人、心腹、党羽在一夜之间全被夷灭三族,总计数千人被杀。“诛骏亲党,皆夷三族,死者数千人”(《晋书.列传第十.杨骏传》)。

洛阳城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杨珧被杀时,还不忘当初向司马炎申请过免死金牌,对着司马繇大喊:“臣曾多次向先帝上表辞官,表文就放在宗庙的石匣子内,先帝也曾允诺不杀臣,公若不信,可以去问太子太傅张华”。

很多人都同情杨珧,便向司马繇请求,希望依据当年对钟毓的处理方式,也能对杨珧网开一面。司马繇根本不听,边上又有贾氏余党催促尽快行刑,于是下令立即处斩。杨珧心有不甘,大呼冤枉,身体不断晃动,行刑武士一刀下去没有砍中脖子,直接把杨珧脑袋剁开了。“珧号叫不已,刑者以刀破其头”(《资治通鉴.卷八十二》)。

钟毓是钟会哥哥,因为早就看出钟会野心太大,曾劝谏司马昭不要重用钟会,司马昭便允诺一旦日后钟会有事,可赦免钟毓一家,后来说到做到。

早年贾充在世时,贾氏族人和党羽遍布朝野,自杨骏因国戚身份上台后这些人备受打压,因而记恨在心,希望对杨氏斩尽杀绝。

杨济被杀前先接到前往东宫的圣旨,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就问身边的裴楷:“我现在该怎么办?去不去东宫?”。杨济和哥哥杨珧此前因屡屡劝谏杨骏放权而被冷落,只有个太子太保的闲职。

裴楷便答道:“您是东宫属官,应当前往东宫”,杨济点头应允。

杨济平常乐善好施,执掌禁军期间深受士兵爱戴,身边四百亲兵都是箭无虚发的关中勇士,听说杨济凶多吉少,于是集合起来要去东宫营救杨济,结果消息很快传来,杨济已经被杀。

第二天,第三天,屠杀仍在继续,范围扩大到杨骏历任官职的属官,这些人大多根本不能算是杨骏党羽,只是在杨骏手下当差,司马繇等人却本着宁可错杀的原则,也不愿放过一人。其中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曾夜袭司马师大营,后来又远赴西北平判,令二十万胡人归降的猛将、时任东夷校尉的文鸯

缘由却是司马繇夹带私货,公报私仇。

原来,当年发起淮南三叛的主将诸葛诞正是司马繇的外祖父,而诸葛诞又是文鸯的杀父仇人,因为这层关系,司马繇一直忌惮文鸯,生怕文鸯为报父仇对舅舅一家有所图谋,这次借清洗之际诬陷文鸯是杨骏的人,将文鸯夷灭三族。

因为受牵连的人太多,百官人人惶恐,侍中傅祗上表劝谏:“昔日鲁芝为曹爽司马,曾斩关赴爽,但后来宣帝仍然重用鲁芝,让他做了青州刺史。杨骏那么多僚佐,怎能不分青红皂白全都加罪呢!”。

鲁芝是曹魏名臣,曾受大司马曹真重用,担任幕僚,参佐军事,司马懿做骠骑将军时又将鲁芝招到麾下做了参军。后来曹爽掌权,鲁芝又被调到曹爽的大将军府做参军。鲁芝做事谨慎,深谋远虑,曾多次向曹爽提出各种合理建议,但都未被采纳。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鲁芝率军冲出洛阳城,一路过关斩将前去和曹爽会合,劝曹爽带上皇帝去占据许昌,和司马懿拼死一博。事后,鲁芝本应按曹爽同党被夷灭三族,鲁芝本人也毫不畏惧,准备英勇赴死。反倒是司马懿怜惜起鲁芝,下令将其赦免,并让其做了并州刺史,后来又转为青州刺史。

或许贾南风也觉得范围扩的太大,担心引起众怒,于是便同意傅祗意见,赦免了一大批杨骏属官。

因孟观和李肇二人级别不够,政变期间对杨氏党羽的屠杀以及对有功之人的赏赐,大多出自东安公司马繇的命令,其中很多都是司马繇根据个人好恶临时起意,比如诛杀文鸯,因而这期间司马繇备受瞩目,威震群臣。

王戎便告诫司马繇:“大事之后,应当尽量远离权势”,言下之意就是政变已经成功了,以后的局势尚不明朗,应该尽量低调,不要这么张扬。司马繇没听,后来果然很快就受到打压。

王戎这时是太子太傅,张华是太子少傅,裴楷是太子少师,还有和峤是太子少保,这些人都是太子东宫的属官,位高却无权,算是闲差,都是受杨骏打压,或者故意身居闲职以避祸。

裴楷是裴頠的堂伯父,素来瞧不起杨骏,为了避祸仅担任太子少师,但因为儿子裴瓒娶的是杨骏女儿,和杨骏是亲家,结果当晚也被收押廷尉等待处斩。后来经好友傅祗多方营救才得以活命,但官职都没了。

说到此处,还有一个人没有交待,就是太后杨芷。

当夜政变消息传入后宫,杨芷焦急万分,但后宫已被贾南风戒严,无法进出。

杨芷只得找来一块绢帛,写上“救太傅者有赏”字样,命人绑在箭上射出宫外。

只是,这块绢帛很快就到了贾南风手里。

杨骏被诛的理由是谋反,那么营救杨骏自然就是共同谋反。刚想睡觉就有人递上枕头,贾南风正愁没借口,抓!

杨芷以共同谋反罪被赶出寝宫,先囚禁在永宁宫。

接着,贾南风让晋惠帝司马衷下诏废黜杨芷的太后之位。

司马衷只是智商不高,像个孩子,但还是有感情的,生母杨艳去世后,杨芷视司马衷如同亲生,对司马衷极为呵护,司马衷感受深切,所以始终不同意废黜杨芷。

贾南风又岂会善罢甘休,一面安排心腹大臣不断上表,陈述杨芷如何参与谋反,罪大恶极,一面不停给司马衷吹枕头风,最终这个傻皇帝还是在诏书上盖了章。

杨芷被废为庶人,转到金墉城囚禁,但这显然还不是贾南风的终极目的。

金墉城原本有十几名侍从宫女,贾南风将这些人全部撤走,诺大的金墉城仅剩杨芷一人,连做饭送饭的也不留一个。

公元292年2月,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晋惠帝司马衷的小姨,西晋太后杨芷被活活饿死在金墉城内,时年33岁,比贾南风还要小两岁。“初,太后尚有侍御十馀人,贾后夺之,绝膳而崩”(《晋书.列传第一.武悼杨皇后传》)。

就是这座金墉城,贾南风当初也曾经住过。

那时贾南风因为连番用长戟杀害怀孕的司马衷妃嫔而被司马炎下令废黜,贬到金墉城,正是皇后杨芷苦苦哀求司马炎放了贾南风。仅仅只因杨芷曾当面告诫过贾南风,就被怀恨在心。

因为做贼心虚,杀害杨芷后,贾南风害怕杨芷的冤魂去找司马炎控诉,于是下葬时特意将杨芷脸朝下以俯身葬的方式下葬,最后还在杨芷身上压上各种符书和药物,想以此来镇住冤魂,永世不得翻身,连做鬼申冤的机会都不给。“乃覆而殡之,施诸厌劾符书药物”(《晋书.列传第一.武悼杨皇后传》)。

欲望让人性扭曲。

政变,其实就是一场残酷血腥的官场大洗牌,倒下去一批人,然后再换上一批人。

杨骏倒下了,那又该换谁上台呢?是贾南风自己吗?

3、连环巧计 贾南风一箭三雕

俗话说请神容易送神难,手握兵权的楚王司马玮一旦入京,想再让他返回封地可就难了。

司马玮之所以和贾南风一拍即合,同意入京诛杀杨骏,当然不是给贾南风做嫁衣,司马玮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大权回到司马家族手中,甚至干脆由自己掌握。

因为皇帝是傻子,杨骏一死,西晋名义上就成了群龙无首,但凡有点权力欲的人都希望留在京城分一杯羹,何况司马玮还很有头脑。所以这次来洛阳前,司马玮就抱着无论生死都留在洛阳的打算,没准备再回封国。

还有汝南王司马亮。

司马亮是司马懿第四子,宗室中辈分最高,也最为先帝司马炎倚重,受杨骏排挤前就位高权重,虽然现在人在许昌,但却是许多大臣心目中执掌大权的最佳人选。

还有手握兵权的东安公司马繇、与司马玮一起入京的淮南王司马允等等。

如果贾南风此时就贸然宣布垂帘听政,这些人随时都能发动二次政变,那个时候贾南风拿什么跟人家拼?就靠孟观和李肇两个禁军小头目吗?

所以,尽管由贾南风一手策划的西晋第一场政变取得圆满成功,但贾南风还不能马上站出来, 只能忍痛暂时将胜利果实交给别人。

革命尚未成功,这一点贾南风看的比谁都清楚。但是,贾南风权力欲极强,终极目标就是控制朝廷,送出去的权力最终还要收回来,怎么收?

所以,究竟该如何布局后杨骏时代,这是个问题!

必须有人能对付司马玮、司马亮、司马繇这些人,还不能引狼入室,不能弄成东汉末年那个屠夫何进,引西凉董卓入京除掉十常侍,结果自己的命先没了。

思来想去,贾南风定下了一个连环计,先设法让各方自相残杀,自己作壁上观,最后再出来收拾残局。

史书将贾南风的这一计策记载在《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玮传》中,原话为“贾后先恶瓘、亮,又忌玮,故以计相次诛之”,贾南风设连环计将司马亮、卫瓘、司马玮等人相继诛杀。

不讨论目的正义与否,单就计划的缜密度和复杂性,贾南风这出连环计甚至比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连环计还要精彩。王允的连环计只是诛杀一个董卓,贾南风这个连环计却能一举诛杀多名政治对手,彻底扫清挡在面前的绊脚石。

贾南风还真不是一般女人!

之前策划的政变一举成功,那这个连环计又会怎样呢?拭目以待。

公元291年三月壬寅日,也就是政变后第十天,贾南风借司马衷之手下诏,将驻守许昌的汝南王司马亮征调入朝,任命为太宰,录尚书事,并且享受“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高级待遇。太保卫瓘也同时被任命为录尚书事,和司马亮一起共同辅政。

同时,司马衷还下诏任命秦王司马柬为大将军,东平王司马楙为抚军大将军,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领北军中候,下邳王司马晃为尚书令,东安公司马繇为尚书左仆射,进爵为东安王。

贾南风也不忘夹带私货,心腹宦官董猛被封为武安侯,董猛的三个兄弟也都封了亭侯。孟观被升为黄门侍郎,李肇被升为积弩将军,掌管两千五百人的积弩营。司马炎在位期间曾设立积弩营、积射营,各配两千五百兵,作为京城宿卫军,也就是禁军之一。

这个任命把司马亮和卫瓘推到了前台,却很明显把司马玮晾在了一边。司马玮作为政变的主要参与者,最终却什么也没得到,和政变前一样仍只是掌握部分禁军,却没有参政机会,甚至不如做了尚书左仆射的司马繇。

司马玮的不满是一定的,而这正是贾南风想要的效果,以此激化司马玮和司马亮、卫瓘等人的矛盾。而且司马玮还怪不到贾南风头上,因为无论资历还是辈分,司马亮、卫瓘都在司马玮之上,司马玮明明一肚子委屈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能把怨恨集中到司马亮和卫瓘两人身上。

贾南风为何让卫瓘也参与辅政?因为卫瓘甚至比司马亮资格还老,在朝里素有威望,是贾南风掌权路上最大绊脚石之一。而且卫瓘还是贾南风的仇人,当初曾劝司马炎废除司马衷的太子位。

严格算起来卫瓘已经是五朝老臣了。

曹爽时代,卫瓘就做了通事郎、中书郎等郎官,司马懿掌权后担任散骑常侍,司马师、司马昭时代开始受重用,先后担任侍中、廷尉,灭亡蜀汉时担任监军,诛杀了邓艾父子。司马炎称帝后,卫瓘更是备受信任,被视为心腹,否则也不敢提废太子的事。司马炎还把女儿繁昌公主嫁给了卫瓘第四子卫宣,还让卫瓘做了太子太师,也就是晋惠帝司马衷的老师。

司马炎执政末期,因为卫宣沉溺于酒色,和繁昌公主不和。主理朝政的杨骏为了排挤卫瓘,便纠集一些大臣借机诋毁卫瓘父子,最终忽悠司马炎下诏让繁昌公主和卫宣离婚。卫瓘觉得老脸无光,也知道不是杨骏对手,只好以年迈为由辞官。司马炎于是下诏让卫瓘以太保、菑阳公身份回家养老,从此不再参与政事。

这次贾南风让卫瓘重出江湖,可不是真让卫瓘辅政,而是为了把水搅混,伺机将卫瓘也除掉。贾南风可不像杨骏那般手软,还给敌人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

贾南风之所以选择司马亮和卫觀,除了两人在朝中德高望重,有能力对付司马玮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这两人一直就不喜欢司马玮。

司马玮年方二十,史书称其 “少年果锐,多立威刑,朝廷忌之”(《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玮传》),虽然年少,但司马玮做事果断敏锐,且刑罚严峻,手段残酷,为朝臣所惧怕。司马亮如果掌权,对司马玮这样的人如何不忌惮呢?

司马玮宠溺的两个亲信,一个是长史公孙宏,一个是门客岐盛,二人品行不端,卫瓘早就看不惯,只要有机会,卫瓘必会拿这两人开刀。

总之一句话,让司马亮、卫瓘、司马玮,甚至更多人参与进来,贾南风不失时机来点催化剂,这些人之间的矛盾必然被激化,鱼死网破不可避免。

局已经设好,贾南风就静静地坐在后宫等着好戏上演,咱们也顺便跟着饱饱眼福。

果然不出贾南风所料,司马亮一上台就开始清理那些碍事的司马王了。

首先,司马亮上表请求以讨伐杨骏时不够坚决为由免去司马繇和司马楙(máo)等人的一切职务。

上表很快被批准,司马繇被流放到带方郡(朝鲜半岛中部),东平王司马楙则被迫返回封国。“托以繇讨骏顾望,免繇、楙等官”(《晋书.列传第七.司马楙传》)。顾望就是犹犹豫豫,不坚决。史书原文有个“等”字,说明这一批被打击的还有其他人。

政变当晚司马繇表现足够积极,带着四百殿中军横行洛阳,杀了多少人估计司马繇自己都数不清,所以,说司马繇不够坚决这个理由只能是纸面上的。实质却是司马繇在政变中太过高调,抢了太多风头,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政变主谋,想当然的享受胜利果实。“日诛赏三百余人,皆自繇出”(《晋书.列传第八.司马繇传》),司马繇自作主张大肆赏罚,权力欲这么重的人司马亮怎么可能留在身边。

司马繇和哥哥、东武公司马澹一直不和,当司马澹对司马亮说“司马繇一向独断专行,有专擅朝政的倾向”时,司马亮借坡下驴,于是下诏免了司马繇一切职务,发配到带方。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

政变成功后,除了定下连环计之外,贾南风也在逐渐扩大势力范围,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力量。贾南风的族兄贾模、从舅郭彰、侄子(实际是外甥)贾谧等人在朝中逐渐站稳脚跟,参与处理一些政事。

贾模少年有志,博览群书,贾充在世时就非常看重贾模,经常找贾模商议大事。杨骏被诛杀后,贾模被赐爵平阳乡侯,食邑千户。贾模做事深谋远虑,后来贾南风掌权,贾模多次告诫贾南风要有所收敛,避免祸患,结果招致反感,逐渐受到冷落,郁郁不得志,最终忧愤而死。

郭彰出身太原郭氏,是贾南风母亲郭槐族弟,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等职,爵位为冠军县侯,后来贾南风当权,郭彰和贾谧一起分掌朝政,被人称为“贾郭”。

再说贾谧。

贾谧原是贾南风妹妹贾午和美男韩寿之子,后来被贾充收过去做了孙子,以继承贾家大业。贾谧出生豪门,生性骄奢,也是魏晋奢靡之风的中坚力量。不过贾谧也“好学,有才思”(《晋书.列传第十.贾谧传》),很有才华,善写文章,曾执掌国史,也就是负责编纂西晋史。

因为贾南风的刻意培养,贾谧、郭彰等人权势日盛,群臣争相攀附,门庭若市。这些和贾谧交好的人里,除了郭彰外,还有石崇、陆机、陆云(陆机弟弟)、和郁、潘岳(美男潘安)、崔基、欧阳建、缪征、杜斌、挚虞、诸葛诠、王粹、杜育、邹捷、左思、刘瑰、周恢、安平牵秀、陈眕、许猛、刘讷、刘舆、刘琨(刘舆弟弟)最为有名,一共二十四人。

这二十四个人没事就喜欢去石崇在洛阳城外的金谷园聚会,饮酒作诗,被称为“金谷二十四友”,这些人基本囊括了当时的文坛领袖。其中很多人,石崇、陆机、陆云、潘岳、牵秀、王粹、刘琨等,特别是刘琨,后面都会详细说起。

闲话少说,回到司马繇。

因为看不惯贾南风逐渐安插党羽,司马繇私下便说贾南风图谋不轨,还说要密谋废黜贾南风的皇后之位。有了这些缘由,司马繇也不可能在朝中做长久。无论贾南风还是司马亮,总要找机会除掉他的。

东平王司马楙是老寿星司马孚的孙子,司马炎堂弟,晋惠帝司马衷的堂叔,此人品行不端,“善谄谀,曲事杨骏”(《晋书.列传第七.司马楙传》),善于谄媚,是个墙头草,先前投靠杨骏,杨骏倒台后,司马楙本应被杀,但因为和司马繇关系要好,不但被豁免,还升了官。这次司马繇倒台,司马楙自然也不会有好下场。

不过司马繇和司马楙都是被贬,并没有被处死,以后还会露面。

搞定司马繇之后,司马亮就开始把矛头指向握有兵权的司马玮了。

司马亮私下和卫瓘商议好后,在一次朝会上,司马亮上奏,说司马玮生性暴戾,刚愎好杀,不宜带兵,更不宜担当大任,建议将司马玮遣回封国,以临海侯裴楷接替司马玮为北军中候。

司马亮说完,底下群臣却无人附和,只有卫瓘一人站出来表示支持。司马玮大怒,裴楷也吓得当场表示不敢接任北军中候。

司马玮要是真这么就离开了洛阳,谁来对付司马亮和卫瓘呢?所以,既然群臣都不同意,那贾南风也就更不能同意喽。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司马亮没有得逞,却惹得司马玮对司马亮和卫瓘更加厌恶。

司马亮和卫觀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上表要求严格执行以前司马炎的政策,让在京的各司马王全都返回封国,这样司马玮就没有借口再滞留京城。

司马玮听说后越发愤怒,也越发着急,一时却又没有更好的反制手段。司马玮心腹、长史公孙宏和门客歧盛便劝司马玮不如攀附皇后贾南风,借皇后之力对付司马亮和卫觀。

这正是贾南风想要的,不过这时司马玮还有些犹豫,不到万不得已不想联合贾南风,因为这只会助长贾南风实力。

这天,卫瓘又查出歧盛早前曾攀附过杨骏的事实,便要以此为由第二天就去缉拿歧盛,剪除司马玮羽翼。

歧盛得到消息后,赶紧找公孙宏商议,两人知道司马玮还在犹豫,没敢告诉司马玮,直接去找了贾南风亲信、积弩将军李肇,假称司马玮暗中发现司马亮和卫瓘密谋废黜贾南风,就在近日,让贾南风做好准备。“矫称玮命,谮亮、瓘于贾后”(《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玮传》)。矫称就是假称,谮(zèn),诬陷。

矛盾足够激化,火候差不多了,贾南风要出手了。

公元291年6月,某天深夜。

贾南风让一个小黄门(太监)携带密诏去找司马玮,说太宰司马亮和太保卫瓘二人准备行伊尹、霍光之事,要废黜晋惠帝另立新君,让司马玮率禁军缉拿二人,废除二人一切职务。事不容缓,即刻出发。

司马玮虽然早对司马亮和卫瓘恨之入骨,但事情突然降临时却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同时废掉两位辅政大臣,这可是要登上全世界所有报纸头条的大事,这是真的吗?

司马玮接过密诏满脸狐疑,跟小黄门提出要先去宫里,找司马衷和贾南风再确认一下。

贾南风安排的这个小太监很是得力,一见司马玮犹豫,立即就说:“事关重大,这本来就是密诏,你这么一折腾,万一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

情势容不得司马玮多想,只得按诏书去办。

司马玮立即带着圣旨召集三十六军禁军将领,集合兵马后简短训话:“老天近日不断降祸与我大晋,先前有杨骏之难,幸赖各位将领倾力,平定祸乱。现在太宰太保二公又图谋不轨,准备废黜陛下,断绝武帝之脉。现在,我奉诏都督中外诸军,免去二公所有官职,各军要严加戒备,听候调遣”。

根据诏书内容,司马玮还宣布立即收缴司马亮和卫瓘所有印绶,解散二府所有属官,为避免负隅顽抗,只逮捕司马亮和卫瓘本人,所有下属一律赦免。

宣读完诏书后,司马玮兵分两路捉拿司马亮和卫瓘。

公孙宏和李肇率军缉拿司马亮,清河王司马遐负责缉捕卫瓘。

先说公孙宏和李肇,这路人马很快就把司马亮府邸团团围住。司马亮部下、帐下督李龙早前就发现外面动静不对,赶紧劝司马亮立即调集府兵准备抵抗,先保命要紧。司马亮本性懦弱,大事临头却头脑发懵,犹犹豫豫。

前来缉拿的士兵开始架梯登墙,往府里射箭,司马亮居然还站在院子里对着墙外大喊:“我司马亮忠心耿耿,从无二心,你们为何抓我?你们说是奉诏捉拿,那就把诏书拿给我看看!”。“吾无二心,何至于是!若有诏书,其可见乎”(《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亮传》)。

公孙宏李肇哪管这些,命令士兵开始进攻。

长史刘准见司马亮还如此迂腐,立即劝道:“大人,这必是阴谋,现在府中尚有精兵强将,赶紧组织起来,还能拼死一搏!”。一心认为自己忠心耿耿的司马亮,还在想着能去皇宫找司马衷申冤,哪里会抵抗。

于是兵不血刃拿下司马亮。

李肇把司马亮押在院子里,没敢杀,当时正值酷暑,天亮以后开始热起来,司马亮年纪大受不了,还有士兵给司马亮扇扇子。直到第二天中午,司马玮来了命令:“能斩亮者,赏布千匹” (《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亮传》)。

于是大伙上前一通乱砍,司马亮“鬓发耳鼻皆悉毁焉”(《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亮传》),已然成了一堆肉泥。

司马懿第四子,晋惠帝司马衷的爷爷辈,汝南王司马亮就这样成了西晋八王之乱中第一个惨死的司马王。

再说清河王司马遐那一路。

卫瓘比司马亮还老实。因事发突然,属下都认为诏书有误,纷纷劝道:“自古至今,从没有台辅大臣突然有此遭遇的,诏书必定有假,请先拒绝接诏。待事后上表问清楚了再接受不迟!”。

卫瓘不愿抗旨,只是安安静静的接受诏书。当然,和当初杨骏的遭遇一样,虽然诏书上只写着免去所有官职,但是实际执行的却是杀无赦。

当晚,卫瓘连同儿子卫恒、卫岳、卫裔加上五个孙子,卫府一共九人同时遇害。

早前卫瓘做司空时,帐下督荣晦因犯错被卫瓘解职后赶出卫府,这次荣晦恰好就在司马遐帐下随同缉拿卫瓘。正是荣晦的准确指认,使得当时在府里的卫瓘八个子孙一个没落,全都被杀。好在卫瓘的两个孙子,卫桓之子卫璪和卫玠两人当时因病在外就医,不在府中,从而躲过一劫。卫瓘被杀时刚好七十一岁。

卫瓘被杀后,主簿刘繇等人冒死将卫瓘收敛安葬。

一夜之间,贾南风借楚王司马玮之手痛快淋漓的铲除了两大政治对手,那么,接下来等待司马玮的又会是什么呢?

当夜事成之后,门客岐盛力劝司马玮趁势调转枪头,索性率兵入宫把贾南风也杀了,再诛杀贾模贾谧等后党,控制住晋惠帝司马衷,独揽大权,匡扶王室,安定天下。

对司马玮来说这实在是个好主意,如果贾南风再被除掉,其他人司马玮都不放在眼里。可惜,或许是这一夜经历了太多的大事,司马玮毕竟只有二十岁,谁能在片刻之间随意轻断事关国运的大事?

司马玮犹豫了一下,没答应。

这就叫命,成败就在这一念之间,如果此时司马玮听了岐盛意见,中国历史必将被改写。

歧盛的建议正是贾南风最为担心的。

借力司马玮对贾南风来说是个巨大的冒险,这一步是个险招,也是在赌,赌司马玮不敢杀自己。

就在司马玮兵分两路捉拿司马亮和卫瓘时,后宫深处,贾南风等人也一夜无眠。

一旦成功,司马玮将变成一个巨大的烫手山芋,随时能烫死贾南风。

太子少傅张华献计:“司马玮假传圣旨诛杀二公,身边将士多是因圣旨才跟随司马玮,我们只要派人用驺虞幡将司马玮身边禁军解散,事情即可平息”。 “今可遣驺虞幡使外军解严” (《晋书.列传第六.张华传》)。

没了兵权的司马玮就成了案板上的鱼肉,只能束手就缚,任贾南风宰割。

杨骏掌权后张华受到排挤,只挂了个“太常”的虚职,不再参与朝政。司马衷继位后,贾南风知道张华很有才能,重新启用张华,贾谧和贾模也十分推崇张华。

张华之计关键在驺虞幡(zōuyúfān)。

驺虞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像老虎的瑞兽,驺虞幡就是绘有驺虞的令旗,持有驺虞幡在晋朝有如皇帝亲临,只在危急时刻才会使用,用于解散士兵。

张华口中说司马玮假传圣旨,这正是贾南风的阴谋,因为贾南风只派了个小太监,以密诏形式下令给司马玮,外人根本不知道,贾南风当然不会承认是她安排的,所以外界传的是司马玮自己伪造圣旨。

司马玮稀里糊涂的被贾南风当了枪使。

第二天一早,贾南风立即命殿中将军王宫率殿中军持驺虞幡前往司马玮处,对众将士说:“楚王伪造诏书,擅自诛杀大臣,现陛下有旨,即刻解散军队,诸将切勿追随”。

于是,“众皆释杖而走”(《晋书.列传第二十九.司马玮传》),顷刻间士兵全都放下武器一哄而散,就剩司马玮孤零零一人,好不尴尬。

这时,司马玮身边十四岁的奴仆赶了辆牛车过来,要带着司马玮去找秦王司马柬。

这怎么可能放你走呢。

司马玮先是被押往武贲署,交廷尉收监,很快判决诏书就下来了:“玮矫制害二公父子,又欲诛灭朝臣,谋图不轨”,司马玮伪造诏书,擅自诛杀二公父子,还打算诛杀更多朝臣,图谋不轨,即刻问斩。司马玮心腹,公孙宏和岐盛也同时被夷灭三族。

被斩之前,司马玮一边哭一边让人从怀里掏出皱皱巴巴的用青纸写的密诏,递给监斩官刘颂:“这是密诏,我完全是奉诏行事,是为国家社稷!怎么能这么冤枉我啊!”。刘颂不禁唏嘘,却无能为力。

司马炎的第五个儿子、楚王司马玮成为八王之乱中第二位被杀的司马王,时年20岁。

此时距杨骏被诛也才刚刚过去三个月,距司马亮和卫瓘被诛仅仅只隔了几个时辰。

短短三个月内,杨骏、司马亮、卫瓘、司马玮,四个横在贾南风面前最大的政治障碍全都一一被铲除,贾南风的连环计取得巨大成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