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党课:激活“神经末梢” 强健“肌体细胞”

主题教育党课:激活“神经末梢” 强健“肌体细胞”
   同志们:
   根据安排,今天我围绕“激活‘神经末梢’ 强健‘肌体细胞’”这一主题,为大家上一堂党课。
   ***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支部是“神经末梢”,党员是“肌体细胞”。神经末梢活不活,肌体细胞强不强,关键要看书记“赖不赖”。因此,支部书记对整个组织的发展,理论上应起到的作用,要远比实际或者大家所认为的多得多,所以各位大有潜力可挖,也大有潜力可为。今天这场党课,主要围绕3个“li”(历、力、立)展开,目的就是再提一提认识、立一立规矩、挖一挖潜能。
   第一个关键字:历
   这个“历”是历史的“历”。带大家学习回顾下我们党支部建设的历史演进,特别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伟大创举的酝酿发展和定型历程。
   首先,要学“历史脉络”。也就是要对我们党支部发展百年历程有个基本认识。
   中国共产党党自成立以来,党支部的数量从无到有,党支部的工作从薄到厚,党支部的战斗力从弱到强,经过了曲折的探索和发展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探索的“窗口”,而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党支部建设。一是构建党支部建设的理论范式。党的四大将党的基层组织由“小组”改为支部,第一次将“支部”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但对党支部建设却没有进行有效设计,实践中面临诸多理论困惑。二是树立“一切工作归支部”的鲜明导向。1926年7月,中共中央通过《组织问题议决案》,提出:“今后要把党的真正基础建筑在各支部上面,要把党的基本工作责成各支部,建立每个支部的活动工作,在每一个支部里实行分工,使每一个同志都有活动,实行‘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各支部里都有全党形式的各样工作。三是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党组织组建形式。这一点后面我会着重再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主要任务由领导革命转变为执掌全国政权。为了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我们党着重全面发展党支部、丰富党支部建设理论、创新党支部工作模式,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是全面发展党支部,主要是“除旧”(清除混入党内的投机分子和坏分子,健全组织生活和教育制度,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迎新”(探索政府机关、农村、国有企业中等新兴领域党支部建设,完善党支部工作领导机制)。二是丰富党支部建设理论,1956年9月,党的八大总结了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又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建设的特点,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系统规定,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首次规定了党支部规模,扩展党支部的任务。三是创新党支部工作模式,1958年1月,毛泽东提出了开展相互之间评比竞赛的重要方法。后来,党吸取了支部工作评比竞赛的积极因素,开展“创先争优”、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支部等活动,这种活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和发展下来。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断根据党的建设新实际,完善党的组织体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党支部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在党的组织建设革新中,展现出独特的运行轨迹。一是党的十二大,党支部建设重新起航。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党的组织工作的混乱,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决定在全党开展整党活动,在深入教育党员的基础上对各级党组织的思想、作风、纪律和组织进行全面整顿,极大地提升了党组织的纯洁性,积累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和问题的有益经验,为新时期包括党支部在内的基层党组织的加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党的十三大,从严抓好党支部建设。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必须从严治党的任务,基层党支部狠抓党员的思想教育、严惩党内腐败、严格落实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党支部建设的质量,增强了党支部的战斗力。三是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提出并完善党支部建设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四大对症下药,对不同领域的党支部建设分别提出了重点任务;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中共中央对加强以党支部为重点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战略思想的基本形成。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再次重申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运用到各领域。四是党的十七大至十九大前,党支部功能更为“显性”。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强调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的理性回归,也是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时代命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即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中存在种种不良风气的现实,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大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在基层党组织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聚焦反对“微腐败”“小官巨贪”和“扶贫领域腐败”,严肃问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党的建设也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是我们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组织力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将党支部的职责概括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个月刚出台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加强企业、农村、机关、学校、医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把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基于这些论述,我们对于党支部建设有两点认知:一是党组织的核心是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是实现党组织政治功能的根本要求;二是突出新时代党支部要履行好的两项基本职责,即培养党员和服务群众。
   其次,要学“历史事件”。重点对“支部建在连上”基本制度背后的历史事件详细学习。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刚才也讲到,重视和加强支部建设,是我党历史上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而“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原则,对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首先,我们要探寻“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事件。
   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带兵打仗,然而却失败了。脚部受伤的毛泽东,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行进在队伍里,比脚底伤痛更难忍受的是他心中的痛:起义军许多人是刚刚放下锄头、拿起梭镖的农民,一听到枪响就慌了神;起义军总指挥卢德铭牺牲,师长余洒度军阀习气严重,团长邱国轩叛变,成批的官兵四散而逃。就在同一时期,在岭南还有一支几乎溃散的部队,虽然主力是有“铁军”美誉的叶挺部和战斗力较强的贺龙部,高级指挥员也大多是黄埔精英、北伐名将,但仍然是一败再败、越打越小。贺龙后来回忆说:“那时候的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面对这样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十分清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如何把枪杆子牢牢抓在党的手中?怎样才能凝聚起这支部队?这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部队短暂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9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