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的诗文别集,下列作品中,什么是宋代苏辙的诗文别集!

苏辙的诗文别集,下列作品中,什么是宋代苏辙的诗文别集!

(一)

史在新大夫自医生岗位退休之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把多年积累的散文、游记、诗词、剧本、科幻小说等加以整编,成功出版了四十万言的《医者笔耕录》。该书文风厚重语言沧桑,足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2020庚子年疫情宅家期间,继与资深编辑刘敬堂先生合作创作出版了二十多万言《文天祥传》之后,又开始创作《苏辙传》。为落实一些历史资料,他以近八旬高龄到处寻访,先去了江南古城鄂州西山至九曲亭,亭柱上有苏东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时撰写的楹联“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亭璧上有苏辙撰写的《西山九曲亭记》。兄弟诗文使此山亭成为名胜古迹。又去了黄州东坡赤壁,面对苏东坡塑像虔诚礼拜。在二赋堂重温了前后《赤壁赋》,欣赏了苏辙所撰写的著名《黄州快哉亭记》美文。该篇抒情写景意境深远,收录于《古文观止》。2021年清明,他又去了河南郏县小峨眉山下瞻仰三苏祠。此时正值疫情期间祠堂关闭,老先生竟然“老夫聊发少年狂”不顾年老体重攀爬过一人高的铁栅栏进入院内。当时被保安逮住“审问”,史在新坦言相告;从青岛来此,一是为瞻仰三苏,二是求证苏辙是否断臂。因曾有文史记载苏辙为官清廉自律,有一次苏辙在伪证下误判了一命案,真相大白后他极为自责,为了惩戒自己竟然自断一手臂。为了证实此事不顾疫情特赶来看苏辙的塑像。保安闻听史老翁之来意大为惊叹,待其观瞻三苏祠后开门锁恭送史大夫出门。因三苏塑像都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看不出苏辙是否断臂。此番有惊无险的遭遇足见史在新对于《苏辙传》创作的严肃认真。

苏辙是宋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文学造诣很深,一生创作了一千八百多首诗,一千多篇散文,在中国文史上很有影响。但为苏辙写传记实属不易——因为苏轼这颗文曲星太耀眼了,致使苏辙在兄长的光芒笼罩下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热爱大宋文化的史在新知难而上!他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拼命精神,在故纸堆里查阅浩瀚史料,追寻苏氏足迹游历山川乡野,终于在今秋定稿成书,把三十多万言的《苏辙传》(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献于读者,实令人感动敬佩!

(二)

唐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至今不可逾越的峰巅!唐诗以“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激情冲撞古今。宋词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深情风华绝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词名句概括了人生读书求索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叶嘉莹曾赞叹宋词有“弱德之美”。这弱德之美应该就是中国文史上最早的美学定义吧。纵观唐宋文学是以韩愈为首的领军人物一扫六朝遗留的雕琢绮靡之文体,开一代“文词简练文章务实”之先河,因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唐朝有韩愈、柳宗元宋朝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六位之中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三位,三位之中的苏轼又从八大家之中一跃而成为宋词豪放派之“词宗”。这些文化巨人的诞生既是他们个人的励志苦修,也是当时社会大环境自上而下倡导读书,尊士举贤之风所致。彼时举国上下青年才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意气风发聚集庙堂之上,竭诚为国为民尽忠效力。除了唐宋八大家之中的六大家,还有范仲淹、晏殊、辛弃疾、黄庭坚、柳永、秦观沈括李清照陆游文天祥……正是这群先贤奇才承先启后鼎足了伟大的华夏文化,使华夏文化成熟精粹,正气天地人文。千百年来不管统治者曾多次效仿暴秦残酷迫害知识分子,还是磨牙吮血大兴文字狱,但“抽刀断水水更流”,民族文化的永恒大爱,浴火诗心,启迪一代代文人志士读史明志,坚守信仰。

群星照亮千回百转的历史长河,其中最亮的一颗就是苏轼,在他的光芒之下,他的弟弟苏辙——这位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竟被兄长光芒遮掩了许多。史在新的《苏辙传》就是把苏辙重新关注,让其从兄之光芒之下走了出来,独立成篇《苏辙传》,围绕苏氏家族展开了他们家人一个个可圈可点故事。《三字经》中记载“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就是苏轼苏辙之父苏洵。他少年务农不喜读书,科考屡试不第,开始落魄江湖,游野四方,直至二十多岁才奋发读书,写出佳作连篇,跻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命运转折首先应感恩上苍赐与他一位贤妻程氏——程氏乃出自名门仕族之闺秀,知书达理性情贤淑,嫁与苏洵勤劳持家任劳任怨。有了子女之后更是尽心竭力相夫教子,侍奉夫君寒窗苦读大器晚成,教诲苏轼、苏辙两个儿子做人正直、读书上进。苏氏兄弟的成才与母亲的以身示范谆谆教诲分不开。苏轼之姐苏八娘受家庭熏陶,也是一位才情俱佳女子。她与两个弟弟自幼一起游戏作诗,填词歌吟,感情极深。但她的婚姻很不幸,嫁与舅舅程家之子,婚后受尽婆婆虐待而早夭。苏八娘的早逝令苏家极其悲愤,苏母为爱女一病不起,未等看到两个儿子功名加身,四十八岁便泪尽离世。

在苏轼的怀亲词中有两首为至亲至爱之人写的千古绝唱:悼念结发爱妻王弗的《江城子》,仲秋之夜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时为思念苏辙而写的《水调歌头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仲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悼念爱妻王弗的《江城子》吟之哀婉凄绝柔肠寸断,令人“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而思念弟弟苏辙(子由)的《水调歌头》已成为华夏子民世世代代、年年岁岁的仲秋思亲词——只要天上明月当头,人间红尘有爱,这首词就会被永远传承吟唱……

(三)

苏轼、苏辙兄弟自幼手足情深,同桌共读,长大相互爱敬。少年随父出游名山大川,一路作诗填词。兄弟俩遵从父母之命一同完婚,苏轼22岁、苏辙19岁。完婚后兄弟结伴千里进京赶考,双双金榜题名,双双被宋仁宗钦点进士。真真羡煞天下父母和读书人。此时苏轼的诗词尚未传世,两人伯仲双星,鹏程比翼,十九岁苏辙的风头几乎盖过了兄长。年轻时多次考场落第的苏洵作诗叹道:“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苏辙传》中记载:嘉祐六年(1061)七月宋仁宗下诏开制科之试:参者先呈送个人的策、论五十篇,优者八月参加阁试,最后才能参加天子的御试。谁知考试之前苏辙忽然病倒不能应试。丞相韩琦上奏官家说:“今岁召制科之试,唯苏轼、苏辙兄弟最有声望。今闻苏辙偶病未可试,如此兄弟有一人不可就试,甚非众望。欲将考期后延等待苏辙愈后参加。”没想到求贤若渴的宋仁宗连忙应允,制科之试延后二十天。为了一个考生延期了全国的高考,这真是亘古罕事,中国科举史上唯一奇闻,被载入大宋史册。此事既说明苏氏兄弟之声望,也表现了仁宗皇帝礼贤下士,韩琦宰相唯才是举。这一年,二十三岁的苏辙在考试中一反常态,他胆大妄为在六千字的试卷中先指责官家怠于政事,又直谏皇帝“陛下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还告诫皇帝不要歌舞饮酒,欢乐失节,唯妇言是听。又批评了丞相、三司使……他这些以下犯上的谏言引起轩然大波,被初考官斥责否定。主考官司马光却非常看重苏辙,把苏辙的试卷呈送给宋仁宗。仁宗皇帝见到此卷不但不恼,反而龙颜大悦,肯定苏辙“知爱君”“其言直切,不可弃也”。又调来苏轼的考卷,看后极为赏识,对曹皇后说“今日放贤良榜,又为子孙得两员好宰相。大者苏轼,小者苏辙也”。苏氏兄弟的这次应试传遍朝野载入宋史——真乃华夏史上空前绝后之政通人和,文采盛世!

苏轼性格豪放不羁,为人处事刚正不阿,为官总把民众疾苦放在第一位而在官场引发嫉恨。那些嫉贤妒能的贪官污吏对苏轼的诗词蓄意歪曲,诬告苏轼“谤讪朝廷,大逆不道”将苏轼定为死罪锒铛下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此案株连了一批官员受罚。时年四十四岁的苏轼在牢狱中饱受折磨,苏辙为兄长冤案奔走呼吁痛不欲生。但要解救兄长需一大笔钱,一生为官清廉,养家糊口都困难的苏辙哪有钱啊!苏辙唯一能拿出来的就是根据宋代有个“以官抵刑”的制度,用自己的官职为兄长抵罪。苏辙向宋神宗呈上了《为兄轼下狱上书》而无回音。朝廷很多官员也上书请求赦免苏轼。后来经宋神宗之祖母太皇太后(当年宋仁宗的曹皇后)流泪向孙子为苏轼求情,苏轼得以大难不死出狱,被贬黄州。苏辙被贬筠州。本来两兄弟自仁宗皇帝钦点后,各自奉旨赴任聚少离多,而今黄州筠州相隔八百余里,只能把思念寄予诗词书信。

史在新先生怀着对大宋文化的深情,在近耄耋之年,创作了《苏辙传》,是他对大宋文化潜心研究之成果,是他对大宋文化之爱心分享。

感谢史在新先生的《苏辙传》——让我们仰慕宋词的读者看到了华夏文化之峰巅的大宋社会风貌,看到了诞生三苏的那片神奇深厚的文化沃土,看到一个更为清晰的苏辙,他的光芒他的诗文与其兄在文史上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2022/11/4青岛

苏辙的诗文别集,下列作品中,什么是宋代苏辙的诗文别集!

苏辙的诗文别集,下列作品中,什么是宋代苏辙的诗文别集!

作者在青岛海滨

作者是济南纺织厂女工出身的作家,40后,著有《红叶集》等。

原载世说文丛 组稿编辑:周晓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ngwencankao.com/4648.html